安徽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16.04.2015  08:40

  抢抓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机遇,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大提升,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

   高水平“引进来”

   ——深化产业承接,推动招商引资提质提效

  开放能带来进步和繁荣,开放的经济更有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密不可分,招商引资引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目前,已有71家境外世界500强来我省投资设立了113个企业;今年前2个月,全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凭借廉价劳动力保持长久竞争优势。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转方式、调结构对我省招商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引资,还要选资、引智,实现质量和水平的双提升。 ”省商务厅外商投资促进事务局相关人士表示,高水平“引进来”,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定位,实施精准招商、专题招商和平台招商,走出招商新路子。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我省“引进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盯住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优质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研发中心,鼓励跨区域设立产业合作园区,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大提升。

  如今的安徽,招商引资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扩张,在结构上也日趋优化,已由传统制造业逐步覆盖到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交通、商业等领域;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大规模“走出去”——

   推动国际化经营,变皖企出海“盆景”为“风景”

  经济全球化时代,“走出去”本质上是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更高质量地利用外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进行全球资源整合”。近年来,我省精准把握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力推本省企业“走出去”全面参与对外投资合作,尤其是钢铁、水泥、汽车、家电、服装等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走出去”,为一批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等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存在巨大投资需求,为我省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2014年,我省对外投资额4.7亿美元,境外跨国并购渐趋活跃,占全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6%;对欧美地区投资进程加快,占对外投资的40.2%。 ”在年初的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省商务厅厅长张箭说。

  马钢收购世界高铁轮轴名企法国瓦顿公司,打破了国外三项核心技术封锁和垄断;中鼎集团化危为机连续在欧美国家展开海外并购,一跃成为橡胶密封件行业里的跨国“大腕儿”;安徽建工、省外经建跻身世界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之列……目前,全省有400多家企业在海外“开疆拓土”,一批优秀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摔打”过程中,不断“强筋健骨”,逐渐成为一流的国际化企业,成为皖企“走出去”成功范例。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大篇幅强调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并特别提到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这对于我省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今年我省将围绕“一带一路”、中俄两江地区合作等国家战略,引导我省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有序向境外转移,推动家电、汽车、工程机械、钢铁、水泥等制造业走向世界,以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为平台,将“走出去”的“盆景”打造成“风景”,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新起点“搭平台”——

  大通道构筑大平台,主动融入新格局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羊年新春,满载着家电、叉车、轮胎等货物的“合新欧”首班列车缓缓从合肥北站驶出,沿着昔日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十多天后,这一钢铁巨龙又满载着欧洲的汽车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一路向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自去年6月开通以来,目前“合新欧”已累计发出班列18列、共1772集装箱,使得2万多件家电、电子产品等“安徽造”产品畅销欧亚大陆。

  围绕“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我省不断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开辟西向、南向开放新通道;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举措,复制推广16项制度成果,与长三角大通关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五关如一关”。 2014年,皖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硕果累累,对沿线国家承包工程额达10亿美元、投资额5948万美元、贸易额约144亿美元。

  大格局奏响新旋律,大通道构筑大平台,我省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3月17日,我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保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外贸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来,全省首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蚌埠)、首个水果进境指定口岸(合肥)、首个启运退税港(芜湖)先后获批成立。 ”省口岸办主任徐滋跃告诉记者,新的一年,我省还将重点提升沿江水运口岸集散能力,加快区域物流中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建设;继续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落实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力提升通关一体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促进发展,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在不断推进,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看待对外开放,抢抓国家新一轮开放的战略机遇,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纽带,充分发挥我省区位、资源、市场等组合优势,完善自身体制机制,坚持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扩大东西双向、对内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