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养孩子陷火海 合肥的哥冒死相救全身烧伤60%

20.08.2015  01:26
摘要 : 大火中,张继松首先想到的是阁楼里寄养在家的孩子。他撑着受伤的身体来到阁楼,将孩子安置在了安全的地方,自己烧伤达60%,尚未脱离危险期。

  8 月16 号上午九点多钟,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金明花园小区内,的哥张继松家中发生了一场火灾。大火中,张继松首先想到的是阁楼里寄养在家的孩子。他撑着受伤的身体来到阁楼,将孩子安置在了安全的地方,自己却倒在了烈火中,所幸被居民们找到救出。孩子没受一点伤,而他烧伤达60%,尚未脱离危险期。据悉,火灾发生的原因,目前消防部门正在调查。

 

  现场墙壁熏黑,地上血迹斑斑

 

  昨日,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赶到事发小区,在居民的指引下,来到了位于8 号楼顶楼张继松的家。记者看到,顶楼楼梯通道四周的墙壁都被熏得发黑,已经干涸的血迹,在台阶上随处可见。居民告诉记者,当时抬出张继松时,人已经被熏得昏迷,手脚都在不停淌血。

 

  走进大火过后的房子,底层客厅几乎没有一面墙可以看出原来墙体的颜色,地板上满是碎玻璃碴子,一些烧坏的家用小物件,依稀可辨,还有一些已然成为灰烬。而像冰箱、电视等大的家用电器也都被烈火烧得不成形。在漆黑的房子里,最触目惊心的依然是一摊又一摊血迹。尤其是在楼下主卧室里,玻璃碴子附近出现了杂乱的沾着血迹的脚印和手印,通过楼梯,一直到阁楼阳台。还有一溜血迹,出现在楼下厨房里。

 

  居民告诉记者,根据现场状况,很可能是火灾发生后,张继松被玻璃割伤了身体,他硬撑着到了二楼,徒手砸开已经烧得变形的防盗锁。随后,他又回到楼下厨房,想推开防盗窗,可惜没成功。而他之所以到二楼,是为了把寄养的孩子小孔安置到通风的位置,让孩子安全。

 

  回忆锁变形了,大家撬开了门

 

  在小区里,记者找到了最先报警的居民丁秀莉。“当时我就在一楼呢,看到顶楼冒出好多黑烟,听到有人说失火啦。”丁秀莉说,她吓得赶紧报警,然后和4 个居民一起上楼救人。“当时楼道里的烟特别大,吸进一口就觉得胸口好闷。”

 

  到了顶楼后,居民们发现锁已经被烧变形了,门无法打开。这时,一个身材高壮的邻居拿来了撬棍,大家一起合力把门撬开。“屋子里弥漫着烟,都看不到人,那火苗都有20 多厘米高,非常危险。”丁秀莉说,幸亏一位居民冲入火海,把张继松背了出来。几个人赶紧拿来一床被子,把张继松放在上面,抬了下去。

 

  “当时,他满脸都是黑的,人已经昏过去了,身上都是血,脚上面还有玻璃碴子。”丁秀莉急忙拨打120。此时,在二楼通风口的小孔也被人给救了出来。由于惊吓过度,小孔一脸惊恐。等到消防、急救人员赶到,张继松和小孔都被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孩子冲了下脸,检查发现一点伤都没有,真是谢天谢地。”

 

  据悉,关于火灾发生的原因,目前消防部门正在调查。

 

  伤情60%烧伤,暂时不能说话

 

  昨天下午两点多,记者来到了省城绩溪路安医大一附院。在烧伤科的病房里,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张继松。除了头部和左脚,他身体其他地方都被纱布包裹着。“全身60%的皮肤都烧坏了,后期要进行植皮手术。”女儿张秀巧满是心疼地说。

 

  张秀巧还告诉记者,通过拍的片子,医生说父亲肺里面都是黑烟,呼吸道在当天上午就做了手术,因此不能说话。医生还开了个口子让父亲排痰,避免呼吸道堵塞。“我看到流出来的分泌物都是黑色的。”张秀巧说,在急救车上时,戴上氧气罩,父亲才醒过来。“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蹦出‘水、水’几个字,说完又昏过去了。”

 

  现在张继松和家里人交流完全靠手势。“早上问他喝牛奶还是吃稀饭,牛奶就举左手,稀饭就举右手。”张秀巧说,为了照顾父亲,家里人已经连续两夜没合眼了,看到他那样都心痛得不得了。

 

  张继松的儿子张涛则告诉记者,居民们及时救父亲和小孔,他们一家人都非常感激。“没有这些好心人,我爸估计就不在人世了。”张涛说,他们一家人有一个愿望,想等父亲脱离危险后,把救人的小区居民一一找到。“我们虽然没多少钱,可我们想好好感谢一下这些好心的邻居。”

 

  □讲述

 

  “他们没有父母,需要我们来疼”

 

  如果不是拼命救小孔,或许张继松的伤情不会那么严重。对他和妻子而言,寄养的孩子,也是他们手心的宝。

 

  张继松的妻子周志荣告诉记者,今年54 岁的丈夫最近在开夜班出租车,每天早上5 点左右才到家。一般到家后,他会看一两个小时电视,然后和寄养在家里的孩子卢雨村、孔新雨一起吃早餐,之后再去休息。

 

  “那天也是一样。到早晨7 点多,他才到卧室休息。关门的时候,他还一直催我,让我赶紧带发烧的小卢去看医生。”周志荣说,出门之前,她让小孔在家扫扫地,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不想,到了九点多,当她在医院看护打点滴的小卢时,接到了丁秀莉的电话,不禁心中一阵恐慌,匆忙回了家。

 

  当记者问起家里寄养孩子的事情,张秀巧告诉记者,2006 年,她和哥哥都考上了大学,父母就闲了下来。有一天,小区有居民说家里要寄养福利院的孩子,母亲不禁动心了,父亲也表示大力支持。

 

  “这可能跟我老公的经历有关。他一直觉得没有父母的孩子是最可怜的,最需要得到关爱。”周志荣告诉记者,丈夫曾经考上过省内一所艺术院校。但那个时候,他的母亲去世,父亲患病,家里还有未出嫁的妹妹,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在他身上,也就放弃了这次机会。

 

  2006 年,周志荣从福利院带回了8 岁的卢秋胜和7 岁的孔新雨,这一照顾就是9年。9 年里,夫妻俩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甚至有时候我们在家对他们态度不好了,父亲都要吵我们,跟我们说没有父母的孩子最可怜,需要我们疼他们。”张秀巧说。

 

  张继松夫妇的态度让居民们很是钦佩。没几年,周志荣便成了小区寄养残疾儿童的小队长,只要谁家寄养残疾儿童,都需要通过她跟福利院联系。2008 年,家里又寄养了卢雨村。2013 年,周志荣被民政及福利院评为家庭寄养优秀家长。(来源: 安徽网)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