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蚌埠市司法局建立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工作衔接机制
宿州市司法局 一是健全机制,凝聚合力。3月17日,市司法局、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工作衔接联动的意见》(宿司〔2017〕4号)文件,并经市法制办依法登记(登记号:宿州规审〔2017〕10号)后下发各县、区。《意见》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对衔接联动的组织领导、主要措施、沟通机制等事项予以明确。 二是扩大范围,夯实责任。宿州市将全市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开辟绿色通道,对于这类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免于经济状况审查;重点帮助其解决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外出劳务、人身损害赔偿、留守儿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维权等法律方面问题。 三是建强组织,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实现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与贫困人员对接,及时有效解决贫困人员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的贫困人提供上门服务;依托“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完善法律援助网上受理通道。 四是加大宣传,浓厚氛围。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方式向扶贫对象发送有关法律援助信息,利用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入户、上门摸底及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等措施,宣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政策和法律援助制度。
蚌埠市司法局 一是送法下乡,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了40余场“法律课堂”、“送法下乡”的宣传活动,为扶贫对象答疑解惑,讲解婚姻家庭、赡养继承、农民工讨薪、交通事故纠纷等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法难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活动开展以来,共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完善网络,推进法治扶贫工作。进一步完善“半小时法律援助圈”的网络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工作机制,加大办公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把大学生村干部、基层特岗人员、社区网格员纳入所在村、社区的法律援助人才队伍,配齐、配强法律援助联络员和“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健全“半小时法律援助圈”的服务机制,组建贫困村法律顾问团,加大对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进行法治教育培训,为贫困村扶贫项目的确定、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土地流转等提供法律依据与意见。三是建档立卡,做好精准援助的台账。以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人、村(组)法律援助联络员以及精准扶贫队员为主体,开展走访摸底,对扶贫对象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有法律需求的扶贫对象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特别是对农村低保人群、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返乡农民工等特殊人群,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程序、优先受理,上门入户、分门别类地实施法律援助。四是应援尽援,织好精准扶贫的保障网。认真贯彻省两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及市两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办法》,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将全市5万余名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不再审查其经济状况,直接提供“零门槛”法律援助服务。去年全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为精准扶贫对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7件,办理公证事项50余件,办理司法鉴定2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一批基层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法律问题。
(宿州市司法局 蚌埠市司法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