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宿州国有粮食收购点:卖粮不排队 粮款当场清

09.06.2014  09:44

      宿州小麦收割接近尾声,“十一连增”已成定局,托市收购价上涨更是双喜临农。不过,农民喜中也有忧:“粮站仓容够不够?集中卖粮会不会排队? ”“收购资金足不足?能否一手钱一手粮,不给农民打白条? ”带着这些问题,6月6日,记者探访了宿州市部分国有粮食收购点,发现由于政府将工作做在前头,农民卖粮舒心又放心。

  走进大泽乡镇一家国有粮食收购点,三幢新式的高大平房仓矗立眼前,每幢仓库都有两个网球场大,足以存放2300万公斤粮食。被淘汰的老式粮仓今年也“重获新生”,在安装了通风换气和环流熏蒸等设施后,可随时发挥应急后备作用。

  上午9时,运粮的农用车开始陆续驶入收购点,农民将车停在仓库前的卸粮斗旁,就到一边悠闲地坐着喝免费茶去了。小麦由工作人员卸到卸粮斗上,顺着自动化传送带飞快地进仓。农民岳崇礼当天开了一辆拖拉机卖粮,从进站到卸完粮只用了10分钟。他感慨:“以前粮站仓库小,一到丰收年,粮站门口就排成长龙,俺卖一车粮食经常花半天时间,现在一杯水没喝完就通知领钱了。

  “过去农民卖粮要自己肩扛手搬,甚至要爬到仓顶堆粮食,三四个壮汉配合才能卖完一车。现在技术先进,粮食自动入仓,工作人员服务周到,全程代劳,农民不用多花力气。 ”七旬老汉岳财坤一人开个四轮车卖了2500公斤小麦,农妇韩化东也是独自开车卖了5000公斤小麦。岳财坤说,以前家里卖粮要请两三位村民帮忙,请客吃饭少不了,“粮款没到家先折了小半,丰产不增收。 ”听到这里,收购点工作人员李东平一边卸粮一边插话:“现在,小麦进粮站,一切我服务,您老只管看好秤就行。 ”一席话逗乐了在场农民。

  “增产之后要增收,夏粮收购是关键。 ”宿州市埇桥区粮食局副局长宋长生一语中的。过去部分区域粮食仓容紧张,农民丰年多收了三五斗,却要忍受卖粮排队之苦;有的粮站存不下过多粮食,只能露天堆放。 “今年政府提前做足功课,杜绝‘卖粮难’。”宋长生说,埇桥区各大粮站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容量大、保管条件先进的新式粮仓,同时提前腾仓并库。粮食收储部门还租用一些民营企业符合条件的粮仓,更是加大了保险系数。

  “现在多数农民家都不具备储存和晾晒条件,小麦下了收割机就得很快出售,很多人忙完农活还要外出打工,更是等不得。今年政府增加了仓容,实现了应收尽收,办了件大好事。 ”几位卖粮农民竖起了大拇指。

  在另几家粮食收购点,记者看到卖粮车络绎不绝,也井然有序,粮食过了磅、进了仓,农民就立即到一旁的营业窗口拿现钱。一位收购点负责人介绍,粮食部门科学测算收购资金量,及时筹措资金,保证农民售粮款当场兑现。宿州市还组织多部门联合监管粮食收购市场,杜绝打白条等坑农现象。

  “粮食多了,粮价高了,卖粮顺了。俺农民腰包鼓,心情爽,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农民李本田扬着手中的卖粮款乐开了花。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何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