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教授为C919客机防“雷公电母”力保航行安全
11月3日,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在昨日正式总装下线的我国C919大型客机研发中,该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段泽民全程参与了该机型雷电防护方面的研制工作。
据了解,在C919大飞机的研制中,由段泽民带领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飞机雷电防护实验室为其雷电安全开展了前沿基础研究和型号技术攻关。在大飞机总装单位提供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后,C919雷电防护方面的工作均由段泽民团队完成。
全程参与C919雷电防护
迄今“放电”十万余次
段泽民谈到,早期的飞行器雷电防护是专为军用飞机研发的。由于此前颜值的机型都是承袭苏联机型,与欧美国家防雷电标准有差距,80年后开始,民用飞机工业开始走向自主研发道路。相继出现新舟60支线客机、ARJ21客机。
据了解,民用飞机一般飞行高度在10000米左右,低空飞行遭雷击概率较军机更大。如果不做防护,遭遇雷击最严重可能导致坠毁。
2008年开始,安徽飞机雷电防护实验室便开始参与到C919研制中。“要想走向全球商用客机市场,必须要满足美国和欧盟额雷电安全标准”段泽民表示,美国联邦航空局曾专门过来合肥考察,“他们从最初的不信任,到最后完全认可了我们的成果。”
段泽民介绍,他们的雷电防护实验一般首先要制作飞机的缩比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给总装单位做有针对性的区域防护。同时还要做做雷电实验,通过能产生480万伏电压雷电实验装置对飞机进行“破坏”。
“雷电分流条肋”技术
力助全复合材料机翼使用
据了解,段泽民的团队在此次下线的C919客机机翼上采用了雷电分流条肋的设计,解决了大尺寸复合材料雷电防护难题。“减重也节省了材料消耗,带来实在的经济效益”。
“使用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相比传统材料能够使机翼减重30%至40%”,段泽民说,复合材料却怕雷击,采用雷电分流条肋设计让新材料在大飞机上功用发挥达到了最大化。
航空业内人士称,飞机机载外部电器电子设备是飞机雷电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C919在开展雷电防护设计师,选择了机载各类灯具如着陆,针对性地进行了标志灯防护设计,获得了国外联合供应商的认可。
“在飞行器雷电防护领域,我们完全可以达到欧美国家同期水平”,段泽民说道。
参与下一代客机C929研发
有信心满足试航要求
据介绍,段泽民和他的团队现在已经参与到了我国下一代大型客机C929雷电防护工作中去。据了解,该机是继C919研制成功后在中国商飞计划研制的第二种大型客机,相当于美国的波音747和空客A340。
“C929将能够承担国际航线飞行任务,目前方案已经在论证。”段泽明表示,距离C919首飞还有一年时间,近期工作主要是配合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继续做大量C919雷电安全工作。目前整个试验只进行了三分之一。
在谈到未来的试航测试时,段泽明说他们实验室完全有信心满足国内与欧美的试航雷电防护标准。他希望中国航空工业能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在未来的国际航空工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