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审计局把握四个结合点推进“四提”目标实现
今年以来,淮南市审计局紧扣“提面、提质、提效、提能”工作目标,牢牢把握项目计划、复核审理、实施方式、人才利用四个结合点,有力推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是把好项目计划结合点,推进“提面”。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在审计项目总体安排上,突出对重大政策落实、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全年计划安排5大类93个审计项目,审计项目数较去年增加15%。同时,制订出台《淮南市审计工作五年规划》,明确了 对资金规模较大、下属单位较多、且具有二次资金分配权的部门或单位 每2至3年审计一次,其他一级预算单位3至5年轮审一次,2018年之前对全市县(区)、乡(镇)轮审一遍的审计目标,力求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是把好复核审理结合点,推进“提质”。将复核审理作为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严格按照《安徽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淮南市审计局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暂行办法》开展审理工作,严格执行“复核+审理+审议”三控机制,充分发挥实施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对15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实行备案制,6个重大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提请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同时,明确将审计项目审理结果直接与科室目标管理年度考核挂钩,强化对审计质量的基础管理,一批高质量的审计项目精品和优秀审计报告、信息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共有10篇审计报告、信息被市委书记方西屏、市长王宏等市领导批示14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0%。
三是把好实施方式的结合点,推进“提效”。坚持以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现场控制模式。在项目的组织方式上,实行全市审计“一盘棋”,对全省、全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全力推行“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模式开展审计,集中优质资源,重点突破关键事项和重要问题;在项目的实施方式上,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尽可能对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进行统筹整合,切实做到同步安排、协同实施、共享成果;在力量的配置上,积极借助内部审计、专家智库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参与审计,切实缓解人少事多压力,提升审计效能;在手段的优化上,扎实推进金审三期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建立财政、地税、社保、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不断探索在审计实践中分析处理大数据途径的技术,着力提升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监督的能力。
四是把好人才利用的结合点,推进“提能”。打破审计业务与综合管理岗位之间界限,鼓励非财务专业的综合管理干部从事、参与审计项目,构建多专业融合、多能力培养的人才管理模式,从而提升审计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动手能做、用心能理”等四种能力,在审计实战中改造一批审计业务“门外汉”,着力培养审计复合型人才,切实提高审计业务人员、专业人才比例,确保机关绝大部分审计干部都能从事审计业务,以适应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