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据安徽经济网消息,“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脱贫攻坚部署,把加强最薄弱环节作为优先任务,把调整资源配置作为根本措施,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为了弥补教育“短板”,促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日前,我省就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全面提升我省教育发展水平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衔接沟通、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综合实力与发达地区进一步缩小,教育发展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意见提出,各地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力争到2018年底前,完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任务。
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标准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加快改扩建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实现“一人一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满足室内就餐需求。到2020年基本普及水冲式厕所,确实不具备条件的按学校专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设置旱厕,设置淋浴设施。并且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编制调剂、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向村小学、教学点倾斜。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乡村学校特设岗位数量,采取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方式,定向培养乡村教师。
家庭贫困生享学费全免
结合地方实际,意见指出,各地要面向贫困地区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体育场建设、图书采购、仪器设备购置,使学校的教学、实验及学生生活设施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计划的实施少不了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对此,意见明确各地要继续实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资助政策,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给予助学金补助。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
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
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意见提出,各地要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严格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力争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同时,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省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普惠性民办园认定管理办法,出台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增加农村普惠性民办园数量。通过提供合理用地、减免租金等方式,支持农村普惠性民办园建设。通过派驻公办教师、纳入巡回支教范围、支持教师培训、开展教研指导等方式,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对收费合理、管理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园进行扶持,提高普惠性民办园保障能力。(记者 王晓琴)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