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实施意见 建设“大数据”平台对付天灾

05.08.2017  17:06

  据安徽商报报道,暴雨洪灾、泥石流……自然灾害频发,该怎么应对?我省将建设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四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报灾终端体系等。昨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日前正式出台实施意见,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将加快各种灾害地面监测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涵盖多部门的自然灾害大数据和灾情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确保公众知情权。

  [承灾能力]修复城市生态

  根据新出台的《实施意见》,我省将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全加固工程,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学校、医院、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同时,针对城市易发内涝等问题,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加快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短板,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避灾去处]增加避难场所

  发生灾害哪里躲?《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增加避难场所数量,为受灾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安置服务。同时,根据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区域特点和灾害特征,建设覆盖一定范围,具备应急避险、临时安置、应急指挥和救援功能的大型综合应急避难场所。

  [救灾准备]四级储备物资

  此外,我省还将强化“省—市—县—乡”四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扩大储备库覆盖范围,优化储备布局,完善储备类型,丰富物资储备种类。加快配备必要的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受灾群众安置、防汛抗旱、人员搜救、森林灭火等装备和产品,加强专业抢险救援力量装备配备,提高基层减灾和应急救灾的装备保障水平。

  [灾情传递]打造共享平台

  信息化时代,灾情信息怎样第一时间让群众知道?《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打造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具体来说,我省将继续推进完善各类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灾害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建设涵盖多部门的自然灾害大数据和灾情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完善重特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制度,统一做好应急处置的信息发布工作,拓宽发布渠道,确保公众知情权。我省还将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扩大社会公众覆盖面。建立健全广播、网络等预警体系,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记者武鹏实习生李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