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借力重生”

20.05.2016  06:20

  5月初,位于合肥市长江路上安徽图书城的文化创意集市又“开市”了,手工艺制作、绘画、美食等多个种类的文化创意产品项目集中展现。主办者介绍,这个藏在书店里的文化创意集市,已经举办了四期,他们希望将“集市”打造成才艺展示和原创产品的平台,打造成有格调、有趣味的品牌。

  书店本是个“宁静”的场所,集市却是“热闹”的代名词。书店与集市绑定,似乎预示了实体书店的热闹复苏,也代表了目前很多实体书店自我突破的发展方向。在年初举办的2016全国千家实体书店发展大会上,业内达成共识:追求特色发展、创新文化服务将是今年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

  熟悉合肥实体书店的读者们并不陌生,近十年来,实体书店倒闭潮甚嚣尘上,各类书店的生存状态颇为引人关注。金寨路上的爱知书店、中科大附近的保罗的口袋等,虽然偏于一隅,却是坚守多年、特立独行的实体书店,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客户群。之后,合肥市三孝口新华书店率先尝试24小时营业,转型升级,打造文化体验综合体模式。位于大摩广场的纸的时代书店“逆势”开业,3000多平方米的面积,24小时营业,号称省内面积最大的民营实体书店。近三年来,位于合肥市政务区几个商业综合体内,寸土寸金的铺面也不乏连锁经营的实体书店,合肥市新华书店入驻商圈,变身装修精致、多元经营的“前言后记”书店;外省独立书店品牌进驻合肥大型商业综合体,如“猫的天空之城”等。无论是国有新华书店还是民营书店,有坚守,有拓展。难怪众多读者感慨,实体书店复苏了。

  “复苏之后的实体书店,最大的改变是形态,最大的优势是服务。”喜欢逛书店的读者宋谦总结说。走进这些新店面,不难发现它们的装修风格大多体现现代元素和文化味道;业态方面引入多种经营,茶点咖啡的售卖是必备项目。某书店店主透露,大部分新型书店三成利润靠书籍、七成利润靠文创产品和餐饮消费。书是低毛利产品,文创和餐饮是高毛利产品,多种业态混搭,让店铺先维持基本的生存,再谈论发展的话题。此外,目前除了政府的扶持政策,几乎每一家开在高档商圈的书店,都享受到地产商的租金优惠。于是,在这些多重利好之下,各类实体书店开始小心翼翼地成长。其中,打着独立书店名号的店铺,一般都会放大店主的个性化品位,图书种类不求全面而求个性化,体现店主的审美意向。比如合肥文艺青年们熟知的保罗的口袋和猫的天空之城都属于此类。更重要的是,有心的实体书店,几乎都在往“文化空间”方面靠拢,推行年费会员制,定期举办新书品读会、名人讲座、读书交流等活动。合肥市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赵世萍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经营者的想法:实体书店不再是简单的“卖书”,而要成为一个“高雅的文化交流互动空间”。

  从一些新式连锁书店成功复制的情况来看,它们的确以特定“粉丝群”维系了自我的存在,并积累了一定的口碑。业内人士认为,倡导大众阅读,却不能忽视“分众”现象,近年来,个性文化消费品位在大中城市逐渐培养起来,一批特色书店的出现与此不无关联。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家书店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服务好目标客户,把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代表了这一轮实体书店复苏潮的方向。当然,现实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高端商圈之中,书店点缀了商圈的文化品位;书店之中,纸质图书遮挡了其创意产品餐饮的营销。书,似乎成为了这个消费链条中的附属品。而这种模式真能代表实体书店已经回暖吗?实体书店的多元业态会让阅读边缘化吗?争论依旧存在。

  “实体书店今日之复苏姿态,有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回归,也有商业地产的功利目的;有青年创业者的文艺梦想,也有资本的跨界野心。 ”有业内专家如此总结。但无论如何,书店的内涵与外延正在被重新界定。探索多元业态或者个性化服务,确实将不少年轻人重新拉回实体书店,从这一点上看,它们是成功的。采访结束,记者还注意到一些信息,即与实体书店顽强回归相对应的是,网络书商业也在实体书店领域圈地。比如,亚马逊和当当网都将涉足线下,当当网宣布将在3年内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网络书商“逆生长”,代表他们认同这一观念:书店已经显现出城市文化互动空间的社交作用,虚拟阅读无法取代。

  题图:合肥市新华书店里竖了一面高高的书架装饰墙,顾客穿梭在其中,挑选图书。左图:合肥市新华书店一角,搭配售卖明信片贺卡等,既装点了空间又使书店销售多元化。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晋文婧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