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迎寒冬规模收益双降 下降趋势将继续
各大基金公司在元旦后相继披露旗下货币基金2014年第四季度的净值规模。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79只“宝宝”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下降至15081.47亿元,较当年三季度末缩水557.46亿元,这也是“宝宝”类理财产品首次出现整体规模负增长。业界预计,2015年这种形势还将延续。
整体规模首现负增长
“宝宝”类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超6%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眼下,大部分“宝宝”收益水平都徘徊在4%至5%之间。
下降的并不仅是七日年化收益率,还包括资产规模。据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宝宝”类理财产品数量仍为79只,规模15081.47亿元,较2014年第三季度减少557.46亿元。这也是“宝宝”类理财产品首次出现整体规模负增长。
而从各系“宝宝”类理财产品规模变化来看,基金系和银行系“宝宝”的规模增速在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放缓,最大涨幅不超过10%;与之相反,第三方支付系和基金代销系规模则在急速下降。其中第三方支付系已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规模负增长,2014年下半年规模减少约840亿元,而代销系单季降幅也高达56.62%。
下降趋势预计将继续
与2014年第三季度下降不同,第三方支付系宝宝此次规模下降并非余额宝规模下降所致。相反,余额宝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规模增至5789.36亿元,相对于第三季末规模增加约440亿元,仍稳坐最大规模宝宝的“宝座”。记者计算了一下,规模排名第二至十名的“宝宝”总规模为5167.42亿元,仍不敌余额宝一家的规模。
“‘宝宝’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增减与其收益率呈正相关,而收益率更多的要受货币政策和市场货币供应量影响。”融360理财分析师张懿望认为。
进入2014年第四季度,市场风云变幻。央行降息、A股行情暴涨使“宝粉”们“移情别恋”。业界预计,“宝宝”收益率以及规模缩水的势头暂时不会止住。预计2015年,“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进一步下滑,从而导致“宝宝”类产品规模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