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文化“下基层”满满的正能量
11月6日下午,一支由文学、书法、美术、戏剧、摄影、曲艺等门类艺术家组成的文艺小分队从省城出发,赶赴太和县倪邱镇和旧县镇采风,由此拉开了“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安徽省千名文艺家下基层采风”活动的序幕。
毫无疑问,此次活动是我省文艺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习近平明确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习总的讲话精神与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的“两为方针”一脉相承,那就是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践证明,长期以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服务人民,取得了显著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省文艺园地曾经百花竞放、硕果累累。但也不可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尤其是近年来,也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问题,存在着低俗、媚俗、庸俗倾向。尤其是网络时代,一些色情、低俗的东西污染了网络,使文艺蒙垢。因此,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文化下基层,是一举多赢的事。文艺工作者可从基层中获取不竭的创作源泉,基层群众也能零距离感受文化作品所带来的快乐。文艺好比水中的鱼,人民大众则是水。鱼离开水,哪有生命可言?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文艺创作要捕捉基层的新风貌、新气象,在积累创作素材的同时,重点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使之接地气,传得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文艺所要传播的精神,这要比“硬灌输”强百倍。这样的“下基层”,满满都是正能量,群众最容易接受,怎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