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安在宗教宣传出版工作研讨会暨两社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增强五种意识 服务宗教工作
(2015年7月21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来自政界、宗教界、学术界3个方面的同志们、朋友们聚集到这里,以召开研讨会的方式,庆祝《中国宗教》杂志社和宗教文化出版社成立20周年,为“两社”未来的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年前,我参与了“两社”的筹备和成立初期的工作,那时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至今记忆犹新。在新闻出版、宗教工作部门的指导下,在宗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经过“两社”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两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提升。据统计,截止目前,《中国宗教》出刊近200期,单期发行量达4万余份,并从单一纸媒逐渐向全媒体转型。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宗教类图书2500余种,打造了一批精品出版物,受到教内外、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可以这么说,“两社”已经成为宣传宗教政策的舆论高地,已经成为推动宗教工作的积极力量,已经成为支持宗教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国外了解我国宗教政策和宗教现状的主要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宗教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两社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势,着眼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问题这件大事,遵循新闻出版规律,把握宗教工作特点,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精心做好宗教工作营造舆论环境、提供理论涵养、凝聚价值共识。
下面,我从增强五种意识的角度,对进一步做好“两社”工作提些希望。
第一,要增强导向意识。 涉及宗教的宣传出版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强。要始终把握正确的宣传出版导向,这是“两社”的立社之本。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新闻出版政策,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正确处理好政治导向与市场导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政治导向和社会效益放在突出位置。要围绕宣传宗教政策、服务宗教工作的核心定位,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中国宗教政策,讲述中国宗教故事,传播中国宗教声音。要充分发挥宗教类书刊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浸润中华文化,充实时代内容,鼓励宗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理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始终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第二,要增强阵地意识。 “两社”是宗教工作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要切实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中国宗教》杂志要紧紧围绕宗教工作中心任务,做好整体策划,提供舆论服务,做到早介入、早安排、早发声。要注重宗教方面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在多元舆论场中起到“定海神针”作用,以其及时、客观、准确、深刻的报道和评论确立权威性。对于涉及宗教的错误观点和极端言论,要不回避、不模糊,敢于发声、勇于亮剑,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和态度,发出正面声音,以正视听,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宗教文化出版社已经改制转企,要转变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适应图书市场规律。但是,坚持图书出版工作方针政策不能改变,服务宗教工作大局的初衷不会改变。要紧紧围绕宗教工作大局,策划和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读物、阐释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读物、解读宗教方面法律法规的读物、正确介绍宗教历史和基本知识的读物,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成为宗教文化类出版物的重要阵地,树立中央文化企业、国家宗教局直属出版单位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增强品牌意识。 品牌是赢得市场的法宝,也是“两社”书刊价值所在。书刊市场永远是买方市场,必须以读者的认同为原则。“两社”书刊要想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就必须遵循书刊策划、编辑、出版和营销的规律,强化内容上的原创性和首发性,强化形式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创造长盛不衰的文化品牌。经过不懈努力,“两社”书刊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始显现自己的品牌效应。但任何品牌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精心维护、倾情滋养。“两社”必须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市场敏感度,继续发表精彩图文,出版权威读物,打造新的文化精品,形成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两社”书刊的特色得以不断彰显、品牌地位不断巩固。同时,还要放宽眼量,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书博会、国际书展、期刊展等国际图书交易平台,通过版权交易、实物出口、数字化出版等方式,向世界推介更多中国宗教文化精品,开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要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书刊出版工作的灵魂,也是传统新闻出版业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动力与路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出版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宗教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宗教工作舆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两社”是以纸质出版为基础业务的文化机构,编好刊、出好书是“两社”的主业和看家本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两社”的纸质主业不能丢,看家本领不能废,要充分运用把握宗教政策能力强、掌握宗教知识水准高的优势,继续办好纸质杂志,出好纸质图书,不断提高质量,巩固和扩大读者群。同时,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治”。为了适应新媒体迅速发展和数字出版新趋势,“两社”在改进纸媒主业的同时,要增强“以变应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来重新整合构建自身实力,把纸质书刊的内容优势导入移动互联网中,实现新旧媒体的无缝对接与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丰富传播方式,扩大受众人群。“两社”要以20年发展积累的丰厚资源为依托,办好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大正面网络宗教信息供给,增强权威性与引领性,发挥在网络宗教事务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第五,要增强服务意识。 “两社”为宗教工作服务,就要体现在热心为宗教工作干部服务,热心为宗教界人士服务,热心为宗教学者服务,热心为所有作者、读者服务。“两社”编辑人员不能成天坐在电脑前和书桌旁,要走出办公室和图书室,深入到宗教工作第一线,与党政干部接触,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接触,与宗教问题研究人员接触,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使杂志和图书内容与时代进步脉搏合拍、与宗教工作实践同步。要满足读者的需求,但不能迎合低俗口味,不能为了逐利自甘堕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公益性定位,发表和出版高品质作品,真正做到开卷有益,与读者建立起精神联系的纽带和心灵沟通的桥梁。
同志们,朋友们: 20年的沧桑铅洗、蕴积涵育,分享“两社”成长的故事,要记住“两社”员工经年累月的心血与付出,记住广大读者不离不弃的守望与陪伴。做好宗教工作,离不开宣传出版的“鼓”与“呼”。关心“两社”的健康成长,发挥“两社”的重要作用,不仅是“两社”全体员工的应尽职责,而且是所有从事或者关心、支持宗教工作的各界人士的共同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守望相助,精诚合作,就一定能够把“两社”办得更好,为开拓宗教工作的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衷心祝福“两社”天天向上、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