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脱贫攻坚,夯实法治基石

07.03.2018  15:12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如何找准法治建设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记者赴各地调查。

  开辟“绿色通道”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 “对于在审判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群众,法院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阜阳市颍东区法院副院长陈波

  ● “有免费律师驻村,感觉有人给我们‘撑腰’了。

  ——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贫困户夏维新

  “要不是您帮忙解了燃眉之急,俺真不知道日子该咋过! ”2月26日,记者来到阜阳市颍东区汪寨村时,贫困户马玉正向前来提供帮扶的法官连连道谢。

  马玉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受害人。2015年3月,在接儿子放学回家途中,马玉一家三口被醉酒司机驾驶的汽车撞倒,年仅9岁的儿子当场死亡,夫妻俩也被撞成重伤。法院判处肇事司机吕某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赔偿马玉各项损失160余万元。而吕某只赔偿了5万元后就入狱服刑,没有支付其余款项。经法院查询,被告吕某名下没有银行存款、房产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马玉夫妻俩光医药费就支出20多万元,家庭陷入困境。对此,阜阳市颍东区法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给予马玉一家2万元救助资金,助其渡过难关。

  “对于在审判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群众,法院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阜阳市颍东区法院副院长陈波说,通过帮贫困户代请律师、办理诉讼费减免手续,绝不让贫困户打不起官司;在执行环节,对道路交通事故、工伤致残等因案致贫的当事人,若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适时启动司法救助。

  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71岁的贫困户夏维新,由于错过养老保险认证,长期没有享受到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在村法律顾问、安徽天静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凤龙的帮助下,他不仅补办了农村养老保险,以前被耽搁没有享受的待遇也一次性补齐。 “有免费律师驻村,感觉有人给我们‘撑腰’了。 ”夏维新说。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贫助弱、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公益事业,也是彰显政府责任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应援尽援”“应援优援”,让困难群众充分享受法治红利,为他们送去更多“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上门法务指导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 “以前不知道商标注册的重要性,幸亏政府部门及时给我们普及了法律知识,还帮我们维权。

  ——枞阳县祥飞媒鸭养殖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钱立祥

  ● “幸好有法务指导,不然合同里的毛病咱们还蒙在鼓里呢。

  ——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合义村党委书记王国平

  枞阳媒鸭养殖是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去年初,福建一家公司准备注册“枞阳媒鸭”网络商标,这让枞阳县祥飞媒鸭养殖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钱立祥一下慌了神,不知该如何维权。枞阳县综治办得知后,立即会同县农委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依法维权程序,不仅成功维权,还帮助企业申报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枞阳媒鸭的市场影响力。

  “以前不知道商标注册的重要性,幸亏政府部门及时给我们普及了法律知识,还帮我们维权。 ”钱立祥说,在地理标志产权保护和相关奖励政策拉动下,枞阳农户每年可出售枞阳媒鸭50万只以上、腌制的枞阳媒鸭鸭蛋6000多万枚,媒鸭产业年总产值超过1亿元,带动上千个贫困户就业和发展相关产业,农户户均获纯利万元以上。

  找准法治建设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为贫困群众构筑法治“守护墙”,是我省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一大特色。在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合义村党委书记王国平看来,村里的法律顾问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中处理涉及合同、土地等重大事务的“主心骨”,“幸好有法务指导,不然合同里的毛病咱们还蒙在鼓里呢。

  合义村总人口6310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591人。近几年,该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方位落实各项扶贫项目。 2017年,合义村争取35万元的旅游扶贫项目资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按照旅游项目要求,村里要修建公厕、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在签订合同前,村里把合同交给结对帮扶的安徽帅奇律师事务所审查,结果在建设项目合同中,发现两处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律师事务所及时提出了具体合理的修改意见,避免了日后的纠纷、损失。 在宣州区,包括合义村在内的13个贫困村,都有对应的律师事务所承担法律服务工作。该区5家律师事务所与贫困村签订《“精准扶贫”法律服务结对协议书》,义务提供法律服务,发挥律师事务所团队力量,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健全服务体系依法为村民“定分止争

  ● “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搭建联村联户的法律服务平台,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

  ● “对于矛盾调处,村民可能‘雾里看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可有了法律专业人士讲解,兴许‘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

  ——涡阳县城西街道潘寨村法律顾问张芳春

  养贤乡山河村是宣城市宣州区13个贫困村之一。为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山河村与邻村宝圩村签订协议,流转土地建设生态青虾养殖基地。可在合同签订后,宝圩村个别农户表示不理解,与山河村起了争执。得知这一情况,养贤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帮扶律师一起进村,依据已签订的合同文本,向大家现场宣讲《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指出阻碍施工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在法务工作者的解释下,原先不理解的村民均表示支持,矛盾最终化解。

  “如今,两村合作共建的青虾养殖基地顺利运营,年净收益达8万元。 ”养贤乡司法所驻山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许义说,双方村民不仅达成和解,还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根据我省去年底启动的“法治护航精准扶贫”专项工作,贫困村要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以加强精准扶贫法律服务。在涡阳县城西街道潘寨村,村法律顾问张芳春,刚刚与村“两委”工作人员现场调解了一起征地补偿纠纷,并达到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和张芳春一样,涡阳县有上百名律师作为贫困村的法律顾问,依法为村民“定分止争”。 “如果调解人不懂法、说不透,小纠纷容易闹大、变得棘手。 ”在张芳春看来,对于矛盾调处,村民可能“雾里看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可有了法律专业人士讲解,兴许“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 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必须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使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尊重司法成为基本取向;严格依法规范乡村组织行为,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搭建联村联户的法律服务平台,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得失谈

  树牢法治思维推动精准扶贫

  法治兴则国家安,法治强则事业成。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党委政府凝神聚力、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也离不开法治护航。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找准法治建设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大力推进贫困县、贫困村法治建设,不断提升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依法管控脱贫攻坚关键环节,着力夯实决胜全面小康的法治基石。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攻坚拔寨之际,最需法治助力。

  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牢法治思维,努力形成依法扶贫的工作常态。 “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目标,也是任务。完成这项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于扶贫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要自觉学法尊法、懂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将法治贯穿到扶贫开发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使各项具体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使扶贫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要植入法治“基因”,注入法治“元素”,为贫困群众构筑法治“守护墙”。无论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还是为困难群众提供律师公证、法律咨询、民间纠纷调解,都是真正打通法治扶贫“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举措。要在为贫困群众继续提供“量体裁衣”公共法律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在他们心中植下法律的种子、培养法治信仰,营造“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要坚持依法监管,强化刚性约束,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脱贫攻坚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离不开精准有力的监督。要强化扶贫依法监管机制,始终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治理扶贫领域违法违纪特别是腐败问题,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务必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依法推进脱贫攻坚决策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发挥法治刚性约束功能,依法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确保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落地。 “脱真贫、真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脱贫攻坚战总攻令。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法治更不能缺席。只要咬定目标、勠力攻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齐心协力筑牢扶贫开发的法治屏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城)

原标题:脱贫攻坚,如何夯实法治基石
精准发力,确保逾70万人今年脱贫
   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