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一辆市区公交车诞生在芜湖

01.07.2014  10:37

  你知道安徽省第一辆市区公共汽车诞生在何处吗?那还要追溯到1953年,当时经过多方筹备,全省第一趟公交车在芜湖开出。

  解放前的芜湖交通是比较落后的,据《芜湖市志》记载,当时芜湖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车和轿子,可供机动车勉强通行的路面全长不足8公里,市民出行大多以步代车。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交通条件难以满足市民需求,在此情况下,开办公共汽车成为大势所趋。市档案局副调研员秦建平给记者拿出了一份1953年7月10日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芜湖市分公司给市政府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要求在市区开办公共汽车并制订了运行线路。该公司拟以两部汽油福特客车循环行驶,其中一条线路(一辆车),以火车站为起点,经过航务局、轮船码头、人民电影院、大花园口、大华戏院、花津桥、环城西路、环城东路,至金马门为终点,反复行驶;另一条线路则以弋矶山为起点,经由陶沟、新市口、冰冻街、中山路、中山桥、大华戏院、花津桥、环城西路、环城东路,仍至金马门为终点。这便是芜湖最初的公交车和公交线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一个问题出现了,据当时芜湖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向市政府作的报告里称:“原计划只有两辆汽车行驶,每一车辆单独行驶需时三十五至三十八分钟左右,间隔时间过长。”因此,同年的8月4日,将原来的两条线路合并为一条线路,即以弋矶山为起点,经由陶沟、火车站、港务局、新市口、冰冻街口、解放剧场、中山桥、大华戏院、花津桥、环城西路、环城东路至金马门。秦建平告诉记者,这最初的公交车运行时间是从早上5时30分至夜间9时30分。票价施行分段式计费,全程(弋矶山至金马门约4公里)单价为2000元(旧币,币制改革后为0.20元),中途12站分为四段,每段500元(旧币,币制改革后为0.05元),不足三站为一段,超过三站不足六站为两段。

  当时乘坐这第一班公交车的主要是上下车船的旅客、工厂工人和看电影的人,一定程度满足了部分市民的需求。此后,发展公交事业越来越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根据现存档案披露,1955年,根据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提案,芜湖市政府批准汽车分公司开设二路公共汽车,并于10月1日正式运营。二路车的车辆配备为汽油客车两部,依靠烧木炭产生的气体为能源的木炭汽车2-3部,并与第一路车配备的八部车机动调度。二路车线路为:以新市口为起点,经由模范村、凤凰村、工人俱乐部、柳春园、陡门巷口、新芜路、人民电影院、人民饭店、港务局、中江路循环行驶。票价同样实行分段计价。

  以最早的两路公共汽车为起点,芜湖的公共汽车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成立了市公共汽车公司,1959年对原有两条线路进行了调整,并增辟了三路、五路车,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四、六、七、八、九等线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交网络。(大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