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31.05.2016  16:45

      人民网合肥5月25日电(刘甜甜 叶翔)今天上午,全国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在安徽合肥“开课”,将为全国各地社会救助事业的创新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以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兴技术和业态为支撑,推动信息化建设在社会救助工作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以期更好地发挥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作用。

      人民网安徽频道在会议现场采访时得知,安徽在全国低保信息化系统、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等项目建设上,全力保障、高位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安徽的低保信息系统,是一项纵向无缝衔接,横向全面覆盖、业务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低保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更能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为此,自2012年以来,安徽省民政厅累计投入320万元用于省级低保信息系统硬件建设。通过优化平台建设,有效保障了全国低保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为全面推动低保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安徽还把低保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情况列入省级民生工程考核项目和2015年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项目,并列入年度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价内容,确保低保信息系统建设切实取得成效。

      据民政部快报统计显示,安徽省低保信息系统采集或上传数据与民政统计台账相比,数据采集率位居全国前列。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安徽还提出入库数据准确率要达到99%以上,以各市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为契机,在部分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嵌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子模块。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低保信息系统与社会救助及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一门受理”窗口联网,“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群众由“进一扇门办一件事”到“一个窗口办所有事”,既减少了社区坐班人员,又有效满足了信息化时代群众便捷办事的需求。目前,安徽部分市辖区民政(低保)、残联类部分事项已完全取消纸质材料报送,服务事项办理时间缩短到以前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