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煤矿山监管在务实有效上求突破
近年来,安徽省非煤矿山监管坚持自我加压,打基础,抓重点,盯住薄弱找突破,勇于创新求发展,努力实现非煤矿山行业本质安全。 一是认真开展非煤矿山攻坚克难活动。 在国家安监总局确定霍邱县、庐江县为非煤矿山重点县攻坚克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矿山分布和危险程度,确定铜陵县、南陵县、繁昌县、旌德县、宣州区、贵池区、青阳县、枞阳县等10个重点县作为我省非煤矿山攻坚克难重点县,这10各县非煤矿山共有621家,其中地下矿山218家,分别占全省的42.6%,56.5%。规模小、投入不足、开采不规范、技术装备差、安全隐患多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将上述单位列为攻坚克难重点县,努力提升“五化”水平,打牢安全生产基础,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积极推进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 根据安徽省2013—2015年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方案,到2015年底,全省非煤矿山数量在2011年基础上减少30%,减少600家。今年,国家下达安徽省关闭数量为122家,安徽省政府与我局签订责任状要求关闭200家任务,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对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的和最低服务年限的以及安全生产条件较差,环境污染较大,产能落后的矿山依法实施关闭;对矿界达不到300米的矿山企业实施整合。今年实际关闭数量将达到366家。 三是实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分级管理。 制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分级管理,分4个等级实施差别化管理,A级为一般风险、B级为较高风险、C级为高风险、D级为最高风险。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分级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情形可以升降级别。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转发并推广了《安徽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办法》。 四是持续加强对重点矿区的隐患排查治理。 近几年我们始终把霍邱铁矿区以及庐江县矾山镇小铜矿区、枞阳县钱铺乡小铜矿区、青阳县南阳方解石矿区作为监管工作重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整合关闭为重点措施,以规范矿业开发开采秩序为抓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持续开展矿区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明显。 五是坚持不懈开展打非治违行动。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在全省非煤矿山领域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整治一批非煤矿山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进一步规范我省非煤矿山开采秩序,大幅度减少非煤矿山事故,确保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自2012年以来,非煤矿山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43起死亡61人下降至截止今年11月份的13起与14人,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中国安全生产报》也报道了安徽省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