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工协会“怡养家园”品牌项目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30.06.2014  10:01

      安徽省社工协会从2012年开始,针对“失独家庭”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联合省计生协设计、开展社工介入失独老年家庭关怀服务项目探索。2012和2013年连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实施该社工服务示范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给 300多 户失独老年家庭送去关怀、慰藉和温暖,锻炼提升了职业社工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了我省民办社工机构的蓬勃发展,而且增强了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党委、政府对失独老年群体的关心、关注,倡导和推动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
      2013年,我省被国家计生委确定为“生育关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模式”试点省,省社工协会积极组织社工专业力量,与省计生委联合,在安庆市迎江区、桐城市和潜山县及合肥市蜀山区开展社工介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关怀服务项目试点取得积极成果,得到了中国计生协会的肯定和好评。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省社工协会设计了“怡养家园—失独特殊家庭养老关怀服务项目”并于2013年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社工服务类项目,获得40万元资金支持,配套资金由省人口基金会和项目实施地的民政部门予以解决。2013年3月中旬,省社工协会联合合肥市社工协会、安庆市民政局等多家单位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依托 “职业社工+专干(计生、民政)+志愿者+(生活帮扶)服务人员”的1+3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特长,运用个案、小组、社区三大专业手法,以支持者与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通过“个案服务计划”、“陪伴慰问计划”“电子保姆计划”、“社会救助计划”以及支持性小组与社区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和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大观区约300户470名失独家庭开展为期一年的养老关怀服务。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为每户失独家庭提供平均每两周一次的个案辅导和友好访问与陪伴慰问服务。通过与失独家庭的渐进性接触、友好互信关系的建立,提供定期的心理支持与情感交流引领他们释放情绪、逐渐打开心扉,改变自责、懊恼与愤世交织的不合理认知。同时,社工运用社会支持方法,以支持者的角色,整合社区、志愿者等资源,通过兴趣小组与互助支持性小组的开展,为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重建搭建平台,为失独家庭自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与借鉴,同时破除失独家庭群体活动的不稳定性因素。社工设计专业性的同类群体小组活动,以同伴群体的角色,引导失独家庭彼此之间的相互倾诉、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促进同伴群体支持体系的建立。
      “怡养家园”项目开展同时通过支持者、“类家庭成员”、同伴群体三大角色的搭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失独家庭社会关系的修复,在支持失独家庭重塑社会支持体系信心的建立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项目通过请相关部门参与项目评估、项目例会,编发项目简报、加强媒体宣传等形式,就失独家庭反映的收养、救助和对医疗、养老、殡葬等问题的担忧,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倡导和建议。项目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失独群体尤其是失独老年家庭关注和关心。
      今年2月份,省委书记张宝顺和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在省政协委员以“怡养家园”项目为例提出的《关于完善我省“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机制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后,省计生委积极牵头调研,会同财政、民政、人社、卫生、住建部门向省政府提交了具体意见。5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14〕16号),(注: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指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且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意见》明确了加大经济扶助力度、加强生活保障、做好养老保障工作、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帮扶关怀工作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意见》强调,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计生协会和人口基金会发挥积极作用,以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为重点,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提供关怀服务。推动我省这个文件的出台,是省社工协会组织实施“怡养家园”项目的最大成果。
      今年初,省社工协会又积极申报,获中央财政支持50万元,与省计继续合作,在合肥、安庆和淮南田家庵区深化实施该服务项目。同时,进一步发挥“怡养家园”品牌项目效应,在全省66个县(市、区)复制推广这一社工服务模式,其中15个县、区被确定为“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怡养家园项目督导示范地区”,由社工协会组织专家团队,承担专业培训、项目督导和评估工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省社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