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深入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纪实

17.02.2015  11:26

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深入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纪实

  岁末年初,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党和政府始终记挂在心。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按照“感情向人民群众贴近、工作向困难地区聚焦、投入向困难地区倾斜、机关向基层一线深入”的要求,深入最基层,走到第一线,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送温暖力求全覆盖,不落下一户困难群众。截至目前,600万城乡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

   雪中送炭济民困

  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对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农民储彩霞一家来说,这是一个比过年还要高兴的日子。省委书记张宝顺驱车3个小时左右,专程到她家“走亲戚”。去年1月7日,张宝顺冒雨到村里走访慰问,得知储家生活困难,当即提出与她家结成帮扶对子。省委书记带头和困难家庭结对子,在革命老区传为一段佳话。张宝顺多次强调,要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时刻以人民期盼为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2月11日,省长王学军来到位于江淮分水岭的长丰县双墩镇,走访慰问优抚对象、低保户和特困户等困难群众。每到一户,王学军都嘘寒问暖,亲切地拉家常,叮嘱当地干部把救助政策一户一户地落实到位,鼓励困难群众坚定信心,凭借勤劳和智慧过上更好的日子。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实际行动,是对困难群众真情关爱的最好宣示。春节前,全省上下广泛开展向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张宝顺、王学军等5位省领导联系亳州、宿州、安庆、阜阳、六安5个重点市,31位省领导联系31个重点县,亲赴联系点慰问,实地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

  针对走访慰问中发现少数地方特别是一些深山区、高寒山区、边远地区群众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需要更多帮助更多关爱的情况,省委、省政府要求春节前对这些地方再送温暖,采取特殊救助措施,确保特困群众衣食不愁,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

  省民政、扶贫、财政等部门迅速行动,及时下拨第二笔冬春救灾资金3720万元,调拨6000床棉被、2200件羽绒服,帮助各地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深山区、高寒山区、边远地区还逐村逐组摸排,查清缺吃少穿、生活确实困难的特困户,将米、面、油、肉、棉衣、棉被等送到特困户家中,对透风漏雨的房屋进行适当修缮,做到安全保暖。

  岳西县是我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全县党员干部春节前走访慰问农村特困户5000多户、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2197人、重点优抚对象1350人,发放救助和慰问资金2092.73万元。国家扶贫重点县、革命老区金寨县,经过再梳理、再排查,筛选出3000户居住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年老体弱的特困户,安排100多万元专项资金,每户发放大米2袋40斤、猪肉10斤、食用油1桶5升,并对缺衣少被的特困户加送1床棉被,确保每个困难家庭都能温暖过冬、安心过年。

   定点帮扶常救助

  “党和政府逢年过节就来慰问俺家,今年又送来了大彩电,这下,年三十能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了。”2月11日下午,拿到崭新的32英寸液晶大彩电时,灵璧县渔沟镇郑楼村困难户郑红飞高兴地说。

  彩电是省委宣传部、省外办、省邮政公司等省直8家定点扶贫单位送来的。 3年多来,8家定点扶贫单位每年都向灵璧县贫困户捐赠千台彩电。“有了电视,俺每天可以学习方针政策,学习致富技术,争取早一天脱贫奔小康。 ”在省直单位帮扶下,去年靠养猪增收的特困户沈霞说。

  定点帮扶,是扶贫帮困的有效做法。在安徽,248家省直单位、省属企业、大专院校、中央驻皖单位定点帮扶31个重点县,对所包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

  全省4913个单位包村,10729名扶贫队员驻村,180多万贫困户每户确定有省、市、县、乡、村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

  各定点帮扶单位认真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对所包贫困村、贫困户开展不同形式的帮扶慰问活动。省委组织部召开定点帮扶太湖县座谈会,省委政法委召开帮扶利辛座谈会,针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定具体措施。一些帮扶单位针对困难群众的不同需求,采取个性化精准帮扶。十七冶集团公司发挥企业优势,从集团本部抽调师资力量,深入定远县蒋集镇,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建筑职业技能培训。

  织牢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安全网”,需要以制度化手段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去年底,省政府就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项救助制度建设作出明确部署。针对救助申请受理、办理,救助对象认定等问题,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五项机制。

  据统计,去年底以来,我省已下拨冬春救灾资金19295万元;预拨2015年城市低保资金16874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25238万元,医疗救助资金58657万元,临时救助资金9165万元;预拨定期抚恤和补助经费105557万元,优抚对象医疗经费7999万元,老党员生活补贴151万元;五保供养资金62455万元,孤儿救助资金9536万元,流浪乞讨救助资金9397万元,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力救助。

   授人以渔拔“穷根

  岳西县下岗职工程永秀患突发脑溢血,手术花费15万多元,大女儿大学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县委主要负责人与程永秀结对,帮助她在城关开了一家服装店,如今她家生活日渐好转。该县头陀镇梓树村贫困户楚克友发展茶园5亩,县里给予补助3000元,去年茶叶经营收入8000元,家庭人均纯收入3240元,较前年增长了20%。

  对困难群众,各级党委、政府不仅注重当前“送温暖”,更注重“造血式”帮扶,努力拔除“穷根”。去年,全省筛选确定3000个贫困村,分类指导,实施整村推进。中央和省到县扶贫资金80%用于贫困村,在县级层面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将188万贫困户建档立卡,分为五保户、低保户、扶贫户、扶贫低保户四类,按“扶贫开发与低保制度有效衔接”的要求,因户施策。对无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加大低保力度,实行政府兜底。对后两类扶贫户通过实施种植、养殖、光伏等产业扶贫增加收入。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我省加大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外出务工和在本地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实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贫困户的“两后生”鼓励上中、高职,掌握一技之长,每人每年给予1500元补助,对贫困户子女上三本以上的大学给予资助。对居住地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优先对高寒山区、边远山区的特困户进行移民安置,彻底“拔穷根”、“挪穷窝”。

  授人以渔,利在长远。岳西县实施“四百”工程,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规划,提出4年内发展特色农林业基地100万亩、新改建农村水泥道路800公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100%覆盖,居民存款达到100亿元。金寨县大力推行“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扶贫,选择1万户贫困户实施光伏发电到户项目,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加大移民避险解困力度,优先对深山区、高寒山区特困户移民安置,让老区人民尽早脱贫解困。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汪国梁 吴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