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兄弟掉队——安徽省政协界别协商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
“要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运用商量办事的方法,促进社会各界支持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帮助他们创造美好生活。”日前,安徽省政协举办“落实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界别协商会,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在会上表示。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统筹推进各项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等方面成效显著。数字表明,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全省民族乡、民族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0552元、10037元,增幅达到12.3%和12.1%,双双高于全省增幅。
“但不可否认,受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民族乡村发展极不平衡。”省政协常委马露认为,一部分乡村和全省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和软肋。
为了更好地落实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共同确立了“落实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界别协商主题。省政协副主席夏涛带领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先后召开了16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一份140余页的大会发言汇编,更是折射出了政协建言准备工作的扎实。
在界别协商会会场,16位政协委员、7位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同志,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等30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市县政协、民族乡、街道、农场代表,将省政协的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储备”、“突出精准帮扶”等话题是委员意见的焦点所在。
“建议完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少数民族乡村发展资金比重”省政协委员王仁发在完善和落实政策方面提出了建议。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白建军委员建议加快少数民族乡村扶贫开发法制化建设步伐,使扶贫开发、脱贫工作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
“要进一步扩大差别化扶持政策向‘造血功能’培育上的倾斜”,少数民族乡代表钟奕辉就强化政策落实督查等提出建议……
会上,副省长方春明以及省财政厅、扶贫办的负责人当场给予积极的回应。方春明表示,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必须把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加以推进;必须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培育民族聚居地区特色产业;必须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找准增收渠道,实现脱贫致富;必须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民族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长时间、多部门参与的调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使得协商成果在课题的进行当中,便已初现端倪———
今年5月份,安徽省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暨省民委委员会议决定,在全省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共同发展”提升行动联合攻坚。以解决困难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持续增加困难民族村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任务,推动困难民族村稳步赶超,力争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兄弟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