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实践与探索
1+1+1是如何大于3的
“建立紧密的产业、要素、利益联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在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间自由流动。”这句话被写进了“安徽富煌三珍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章程中,成为富煌三珍“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联合体经营模式下各方都要遵守的“金科玉律”。
作为联合体中的核心,龙头企业富煌三珍深谙,只有抱团才能获得更大利益。他们采取订单、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民合作社、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形成紧密型利益关系;在联合体内将每年的经营利润按一定比例计提,形成风险基金,提高联合体抗风险能力;强化各主体间诚信合作机制,降低经营主体违约风险,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良好的利益联接机制在提升富煌三珍龙头实力的同时,也加速吸引更多“势单力薄”的“小业主”聚拢过来,不断壮大联合体的规模。放眼全国,以富煌三珍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安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端较早,迅速成长。
从2012年开始,安徽在全省范围内着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过多年发展,联合体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极具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安徽及各地围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出的启示值得重视。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从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到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从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到创办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都走在了前列。
星星之火起于宿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营主体趋利避害的内生需求,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孕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1年,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培育三大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同时,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探索也未曾停歇,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也藉此在宿州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淮河种业有限公司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最早创立者。2011年,公司在埇桥区灰古镇流转2000亩土地进行良种繁育,但在经营中遇到自身繁育良种规模不足问题,又有合作农户繁育良种存在质量难以保障的困扰。为解决这两大难题,公司尝试委托周边付湖、秦圩等村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繁育良种。为缓解家庭农场缺技术缺资金难题,淮河种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垫付原种等农资款,最终所繁育的良种被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全量收购。
如此,一个由淮河种业有限公司牵头,从种子到农资、从耕作到购销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同时基于各个生产主体之间的需求,淮河种业加速各生产要素在各主体间的流动,用服务和收益促使各主体走到一起,从而逐渐形成了一套利益联接机制,奠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初始形态,而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也由此应运而生。
联合体的诞生,让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最先尝到了甜头。他们通过加入联合体有了稳定的作业服务面积,服务效益得到了保障。“自打我们与联合体内13家拥有7800亩耕地的家庭农场签订了粮食生产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合同后,就再也不用两眼一抹黑地找活干了。哪里有活儿就直奔哪儿,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在让利给家庭农场一定的作业费后,农机服务收益也得到了提高。”淮河农机服务合作社负责人李清武说。
在淮河种业的龙头引领下,农机合作社有活干,家庭农场按企业订单组织粮食种植,广大粮农则“背靠大树好乘凉”,只管种好地,闯市场的事都交给了联合体。
“随着市场经济和四化同步的深入推进,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中,单一的市场主体不能有效应对自然、市场、技术等环节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企业面临原材料供应渠道不稳定及质量安全问题,家庭农场遭遇技术、资金、社会化服务等问题,服务性合作社缺少稳定的服务对象等。因此,通过主体间的联接融合,以契约形式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在化解难题、降低风险的同时,形成了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和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营主体趋利避害的内生需求,是联合体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基层诞生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业主管部门看到了示范推广的价值。2015年,安徽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成为该省全面推开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发端于宿州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星星之火在安徽大地上点燃了燎原之势。目前,安徽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势头迅猛,从最初的16个试点发展到现在的1031个,涵盖龙头企业1132个、农民合作社1567个和家庭农场近1.3万个,在全省占比达22.3%、2.1%和6.9%。
握指成拳互利共赢
——产业联接超前紧密,订单生产节本增收,联合抱团勇闯市场,让联合体各经营主体都有一种上了保险栓的踏实感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核心就在“联合”二字上,如何“联”出规模、“合”出效益,是检验一个联合体存在价值与运转效率的根本标准。
“首先要有资产整合,其次要有链条联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行业间的联合和区域间的互动,并实现品牌共享,这是调动各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向心力和保证一个联合体发展壮大、持续有效运转的不二法则。”合肥市农委主任夏伦平说。
肥东县元疃镇粮食种植大户杨传清流转了1.2万亩土地从事小麦、玉米种植。与普通种粮大户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地里有一条液肥专用通道,可以把附近的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产生的大量液肥输送到自家田头。杨传清在享受“免费有机肥”的同时,与现代牧业签订订单,由公司收购他种植的青贮小麦与玉米,从而保障了公司奶牛饲料来源。
“虽然这几年粮食卖不上价,但我的粮食不愁卖,而且仅肥料这一项就给我节省了大量开支。”杨传清说,加入现代牧业联合体后,像他这样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从中受益匪浅。
占地2383亩的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是现代牧业集团在安徽省建设的大型企业。“我们主要负责把奶牛养殖粪污制成沼气提供给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他们则为我们生产青贮饲料,各成员按照联合体制定的生产标准,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现代牧业公司负责人刘可义说。
通过种养加结合的模式,现代牧业联合体内实现了产业循环发展,同时由于联合体覆盖了从原料生产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各产业,有利于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
不仅形成了紧密的产业联结,联合体还实现了订单生产所带来的节本增效。“对于成员单位中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仅享受最优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比市场价低5%左右,还可以享受到其他成员单位最低的农资价格,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种业公司直接对接订单农业,一举破解了卖粮难。”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宜坤说,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元化、社会化服务,涵盖产前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农资供应环节,产中的耕、种、管、收等机械化作业环节,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环节,实现了生产要素在联合体内的有效自由流动。
除了在发展订单农业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联合体在整合企业力量,抱团开拓市场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安徽富煌三珍食品有限公司专注水产食品全产业链体系建设,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联合体经营模式,凭借富煌三珍强大的加工、技术、市场、品牌优势,集聚了一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上下游关联企业。
巢湖市魏家冲家庭农场是富煌三珍联合体中的一员。“现在,进苗种很方便,运距短,鱼苗死亡率大为降低。养殖技术有农技合作社专业人员指导,对外销售则有龙头企业独当一面,咱确实是省心省力。”农场主人魏家冲坦言,自从加入联合体后,真是有一种上了保险栓的踏实感。
如今,富煌三珍联合体辐射带动农户达4.5万户,水产养殖面积20多万亩,户年均增收2600多元,联合体真正“联”出了规模,“合”出了效益。
“联合体经营最大的受益者是家庭农场,而农场背后又链接到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利益。”安徽省农委产业化处处长纵风云说,企业通过与家庭农场联结,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既确保了原料稳定供给,又减少了原料采购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同时,企业指导监督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了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提档升级重在创新
——从粮食生产向其他行业覆盖,借力“互联网+”手段,加强风险防控,完善标准制定,加快政策扶持,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
“从安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现状来看,多数都以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为主。下一步将借鉴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根据行业经济市场发育情况,因地因时制宜,探索创建更多覆盖农林牧渔各产业的联合体运营和组织模式。”纵风云说。
禽业是安徽的特色产业,在国内占有独特地位。以肥西老母鸡为代表的禽业龙头企业领创办的联合体,成为安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旗舰群中的又一大亮点,特别是在对养殖户的风险防范与化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安徽养禽业出现疫情,市场一落千丈,活禽市场全部关闭,不少养鸡户血本无归。相比之下,我们就好多了,因为加入了肥西老母鸡现代农业联合体,企业仍按订单照单全收,且价格稳定。”肥西县道宝养鸡合作社理事长束道宝说,面对市场风险,如果没有联合体这把“保护伞”,没有品牌效应的支撑,农户将很难生存。
“抵御市场风险,单靠一家一户是肯定不行的。只有由企业牵头,监督农户按标准化养殖,从严把控产品质量,对市场预期做出科学预判,唯此才能将风险化解到最小。”肥西老母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束从先说,在建立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同时,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也很重要。“在化解内部风险的同时,如何抵御外部风险对联合体本身的冲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在纵风云看来,当前,“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这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强做大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联合体内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因此,‘互联网+联合体’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纵风云举例说,在农业生产领域,通过智能节水灌溉、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可以加快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高联合体农业生产经营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在经营管理领域,通过产销衔接和电商营销,可加快联合体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的深刻变革,形成一批“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能推动联合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品牌认可度,加速农业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的转变,并实现优质优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安徽正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探索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产品、企业、产业三个生态圈为一体模式。为此,安徽将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到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探索建立。
“安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至今,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内生动力,极具趋势性、普遍性,是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和方式。”纵风云说,安徽将加大对示范联合体的政策扶持,整合涉农资金,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担保、政策性保险等方式,重点支持联合体内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放大联合体的示范效应。同时,将以产业联接、要素流动和利益共赢为内在标准,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外在标准,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示范联合体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思考与启示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的一种组织形态。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各类主体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产业联结,一体发展,既发挥了各类经营主体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又弥补了短板,达到了1+1+1>3的效果。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织方式。通过各自具有一二三产功能的经营主体的联合,将产业的“外部性”变为联合体的“内部性”行为,打通了从生产向加工、储藏、流通、销售、旅游等二三产业环节连接的路径,环环相扣,业业相连,实现了一体化、融合式生产和发展。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提升农业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形式。联合体内各类主体既是服务对象,也是服务端,结成了一个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环节的服务链,各类要素得到充分优化配置,极大提升了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程度的有效载体。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能够让其中的各类主体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通过信息和资源共同分享,打通了产需信息快速传递,迅速响应的通道。
无论是要素配置、市场对接,还是三产融合、提质增效等,安徽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都表现出明显成效,适应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创新,具有复制推广价值。
(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杨丹丹 买天 卢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