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6.05.2016  20:51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规划纲要】 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权威解读】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围绕纲要,我省将持续抓好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人才、平台深度融合;实施好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农业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10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0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实施好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努力取得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增加值等产业成果、发明专利的应用和保护等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周晓辉

   【专家评述】 规划纲要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大讯飞作为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讯飞开放平台”与超过13万家开发伙伴分享科大讯飞技术;借助“讯飞开放平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撑,从而助力小企业和创业者腾飞。中国人工智能可以由语音、语言为切入点,注重机器人理解、交互和预测能力,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智能语音和机器人等是科大讯飞主要攻关项目,名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大讯飞多年积累的源头基础,在未来必然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前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记者点评】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新常态下推进新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增加创新含量,激发创新活力。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既要抢占科技前沿,催生变革性技术;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时刻将创新放在第一位,方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构建发展新体制

    【规划纲要】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推动“调转促”的体制机制。

    【权威解读】 一场场改革“重头戏”接连推出,在新常态下,有利于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激发社会发展新活力。未来五年,构建发展新体制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综合推进各类改革试点等方面。我省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方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支持民营企业依法进入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铁路、电力等领域,推出更多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另一方面,抓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省、司法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及部委单项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改革成果。

  ——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李全军

    【专家评述】 构建发展新体制,都是围绕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的,从逻辑上按照明确政府职责、规范国企行为、放活民间资本、激活各类要素这四大层面梯次推进。

  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既强调了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又强调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是全方位的,要打破各种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对国有经济要求其不断增强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控制力和影响力上有所作为。国企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关系国计民生、自然垄断的领域,影响力是要求国有资本在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上发挥好导向作用,更好体现政府宏观战略。二是强调了金融、土地这两大要素配置机制的改革,金融改革强调了对普惠金融、股权投资发展的支持,这对于当前的去杠杆、激活民营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改革则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业规模化经营上发挥重要作用。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

   【记者点评】 新常态下,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迫切需要凭借改革这柄利器,劈开利益壁垒,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因此,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 “十三五”期间,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构建发展新体制,安徽定能以崭新姿态迎来新发展。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规划纲要】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制造强省基本确立,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权威解读】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重点应突破高端制造领域,培育新型制造业。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农机装备和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等产业。推动技术改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技术、装备、产品带动企业升级和产业升级,积极开展工业基础能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保障、智能化改造、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等重点工程,重点推动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煤炭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工程总承包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模式,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省经信委规划处处长王鹏飞

   【专家评述】 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品牌经济。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国内国际名牌,实现“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促进安徽企业在更多领域拥有质量标准的制定权、话语权。

  ——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龚仁和

   【记者点评】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必须围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目的是逐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让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引领需求。各行各业的供给能力能更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才能不断实现良性循环。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