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借力培训 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02.07.2015  11:29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每年开展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搭建就业培训平台,让农民工变“香饽饽”

“技术在手,就业不愁,技能培训让我有了一技之长。 ”六安小伙刘成涛在皖西当代培训学校空调制冷专业接受订单式培养,如今已经是 合肥 格力电器的一名娴熟技术工人。今年夏天,皖西当代培训学校有300多名学员毕业,尚未走出校园就被各大企业“抢订一空”。

“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使农民工真正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校长陈华胜说,学校培训的专业有电子电器应用维修、计算机及应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培训对象多来源于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每年能培养千人左右,其中有600~800人向企业定向输送。

“在购置培训设备、基础设施建设时,得到了省发改委等部门扶持,去年补助的30万元被学校用来购置了很多实训设备。 ”培训学校董事长田保家告诉记者,“去年共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扶贫、创业等培训2250人次。这几年学校已经向格力、美菱等企业输送了20多批、4000多名技工,学员年均收入五六万元。 ”

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民工技能提升迎来新的机遇期。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转移就业,我省从‘十一五’开始,统筹投资补助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帮助新建、扩建业务用房,添置实训设备等,这几年培训了近十万人。 ”省发改委就业和社会保障处处长焦山斌表示,从2006年安排1个项目,安排省统筹投资60万元开始,到2010年安排6个项目,安排省统筹投资150万元,再到今年拟安排15个项目,安排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表明,这些项目实施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作用显著。据统计,项目建设带动地方投资近亿元,年增加培训能力1.8万人,平均每个项目年增加培训能力1000人。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能提升任重道远

“我在实训基地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创办了自己的电脑公司。 ”从打工者到创业者,联众电脑公司的老板朱成来一步步迈向成功,他直言多亏了在实训基地学习到的技能,让他在就业市场上游刃有余,直至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当前,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新变化、新挑战,压力日渐增大。一方面,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转移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劳动报酬预期产生变化,就业观念也有所变化,有些人宁可无所事事,也不愿从事不值得、不喜欢的行业、岗位。农民工就业难、找工难,与用人单位招工难并存。

“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就近就地转移的比例不高。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中,流向外省的比重近七成。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下降,人口大规模向外省转移,不利于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我省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型劳动者缺乏,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层次不高。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说。

焦山斌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普工的短缺,反映出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招工难主要反映出技能人才的短缺性。总体而言,农民工供给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这反映出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种长期复杂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表现为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第三产业就业偏低等”。

从近几年来的项目实施效果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建设,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促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各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和周边地区劳动用工需求,组织开展不同工种的针对性培训和委托培训,通过实训实习,受训人员职业技能明显提高,培训合格的学员在劳动力市场非常抢手,转移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焦山斌表示。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步增加,每年开展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但相对于我省目前总数已超过1300万人的农民工,及年均60万人的增长速度,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工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依旧任重道远。

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有效利用培训资源

“帮助企业办 教育 ,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 ”田保家说,培训学校采用“送教下乡、培训上门”的方式开展培训,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选择和乡村合作,把培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放在乡或村里,并根据参训学员的要求,开展相关技术培训,贴近农村,方便农民,从而大大增加了学员数量,提高了培训质量。

合肥腾飞技校校长陈玉华认为,用工单位也青睐职业技能型人才,像技校设置的动漫、网络工程施工技术、数字出版、 汽车 维修等专业,都经过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含金量高,不愁找不到对口工作。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短平快”,带动性强、产出大、社会效益好。

今年以来,省发改委在灵璧、霍山等15个县(市、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安排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年新增培训22000人次,转移就业15700人。

“不过,目前看,项目实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项目申报多、补助投资少、项目覆盖面低,项目建设还没有形成气候。建议能适当增加补助规模,最好能稳定在500万元左右。 ”焦山斌表示。

“提升培训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力量。重点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整合现有的就业培训资源,建立一批能长期稳定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培训的职业学校和教育机构,逐步形成系统性、规范化的就业培训体系。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与此同时,培训导向上要定位准确,将劳动力培训与当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培训手段上要多措并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转移人口培训的积极性。(记者 郑莉)

·经济快评· 为返乡创业铺好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出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久前,我省也出台了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其中提到实施青年创业计划,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重点扶持对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频频出台,显示了各级政府对农民工创业工作的重视和期待。

我省是传统的农民工输出大省,农民工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提高家庭 生活 水平。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劳务输出地也产生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甚至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尴尬。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细化扶持措施,增加政策含金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带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向小城镇和农村集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小的方面来看,有利于务工者与家人团聚,方便更好地照顾老人、教育子女,共享天伦之乐。

此次国家出台的《意见》从多方面为返乡创业者解忧: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等,都是返乡创业者迫切需要的支持。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除了给予政策、资金、公共服务等支持外,还应注重对其创业形式和创业路径的引导,为他们打开“创业之门”。一些返乡农民工虽有创业热情,但文化程度和经验有限,加上离乡多年不熟悉当地市场需求,有可能一时摸不着创业门路。对此,《意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内容进行了概括,提出多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路径,例如顺应输出地的市场需求,把小门面、小作坊升级为特色店、连锁店、品牌店;借力“互联网 ”发展现代商业等。

我省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省份之一,目前正在绩溪、芜湖、霍山、石台等7个县(市)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既有本地特色、又可复制推广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和模式。发展农村电商,搭建电商下乡的平台,不仅可以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也将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业契机。(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