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培育台资“新热土”

16.10.2014  09:44

  我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台胞投资环境,维护台商合法权益,扩大皖台合作、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真情维权解纠纷

  “600多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多亏了台办帮忙,我们企业才能顺利讨回欠款。”10月13日,在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湖工业园内,台企今一纺织制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林美华告诉记者。

  此前,该企业与大庆一家建筑安装公司存在施工合同纠纷,欠款639万元迟迟难以追回。省台办及淮北市台办得知后,积极帮助协调,通过国台办及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多方努力,终于在今年9月成功化解了这件历时3年的债务纠纷。

  在另一件福建超大农业集团与我省科研院所因合同纠纷产生的涉台求助案中,省台办同样及时出面介入,促成当事双方化解矛盾,达成了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经营的协议。让投诉变投资,一件对簿公堂的案件,变成了合作共赢的好事。

  “近年来,我省不断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坚持维护台商合法权益、优化台胞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皖台交流合作和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省台办投诉协调处处长吴敏说。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我省建立了重大台商投诉案件领导挂牌督办和包保责任制,对重大台商投诉案件,由省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定相关市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挂牌督办,严格落实包保责任,确保台商合法权益。

  近3年来,全省台办系统共受理台商投诉案件222起,结案207起,结案率超过93%,一批情况复杂的重大台商投诉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受到台商广泛好评。

  周到服务暖人心

  “来安徽20多年,深深感受到投资环境越来越优、各项服务越来越好。 ”10月14日,已经88岁高龄的合肥市台商协会首任会长谭寿荣老人感慨良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谭寿荣就来到安徽投资发展。回忆起过去的情形,他说,那时候有些政策仍然不是很完善,去职能部门审批办事,经常遭遇冷眼和推诿扯皮,一个文件盖十多个章、跑几十趟是“家常便饭”。而如今,这些情况都有了很大改观。

  近年来,省政府各有关部门不断深化改革,简化台胞来皖投资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台胞来皖投资便利化水平逐年提升。省发改委加强对台招商引资产业指导,开展相关政策宣讲培训,省教育厅积极为台商子女入托入学提供便利,省人社厅依托阳光培训、校企对接等平台,帮助台资企业缓解“用工难”……

  这些都让谭寿荣老人倍感振奋,仍然坚持在商业一线的他说:“赶上了眼下的好时代,虽然我已一把年纪,但还是忍不住要再去打拼一番。 ”

  在为广大台胞台商的服务中,各级台办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不断创新工作,积极为各地对台交流、招商牵线搭桥,努力营造台胞台商在皖的温馨“娘家”。

  日前,来自台北的杨梦茹女士在淮北市台办的大力帮助下,找到失散多年的九旬姑姑,这让杨女士格外感激。她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台湾朋友在大陆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难题,第一反应就是找台办,对方也总是第一时间回应,不遗余力帮助,这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温暖。 ”

  交流合作谱新篇

  “我们在安庆的工厂已经连续5次追加投资,今年增资10亿元人民币兴建‘PET’项目,预计年产值超过40亿元,将成为在大陆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台湾旺旺集团合肥分公司总监潘家红告诉记者,对于在安徽的发展,他们充满了信心。

  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催生了皖台经贸合作的持续升温。据省台办统计,2013年全省实际利用台资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1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8月份,全省新批台资项目26个,实际利用台资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台湾已成为我省第二大境外投资来源地。

  在我省台办系统的积极争取下,2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7个省级台湾工业园获批设立,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台资企业落户。台胞在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也不断拓宽,正由传统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等高科技新兴产业拓展,有效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密切频繁的经贸往来带动了皖台两地全方位的交流联系。目前,合肥、黄山每周往返台湾的航班已达16个,芜湖、马鞍山、铜陵等港口开通了与台湾的货运直航。去年台湾来皖游客达到74.9万人次,台湾连续多年成为我省第一大境外游客来源地,“两岸一家亲”理念在安徽对台交往中得到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