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用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29.04.2018  18:52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今年以来,安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用刚性制度守护好青山绿水,让农村生态更优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坐落在长江岸边的桐城市鲟鱼嘴砂厂码头因疏于管理,偶有砂石料运输车主将少量生活垃圾偷倒在砂厂,造成环境污染。近日,桐城市多部门联动,向鲟鱼嘴砂厂业主下达了《码头整治通告》,要求立即停止采购砂石。桐城市鲟鱼镇党委副书记、镇级河长凌晓梅: “我们通知业主强制对其万方黄沙进行销售清运,现已清运完毕。我们围绕码头沿岸再进行复绿工程,种植美国竹柳400余棵。”

  眼下,桐城市正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加大巡查督查频次,对发现的固体废物及时清理并上报,严防固废倾倒、填埋等违法行为,严守母亲河长江沿岸生态红线,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桐城市民许珍: “通过整治,现在镇区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环境优美,水越来越清澈,在这里居住感觉到很幸福。”

  在推进河长制过程中,各地还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河湖监管治理水平。今年,合肥市高新区建立了河长制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河长在线巡河、水域岸线问题的信息化处理,对河湖水质、水情信息的通报,违法行为的上报等功能。合肥市高新区城西桥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汪瑞山: “我们河长现在打开智能手机,上级可以督促我们三级河长,你去哪巡河,何时去,上面都有记录。有雨污垃圾漂浮物等问题我们及时清理,发现一些重大环境问题,我们及时向二级河长汇报。”

  目前,我省已将河长制延伸到村,建立五级河长体系,设立各级河长超过5万人。一年来,安徽共核查入河排污口超过2000个,长江安徽段清理后释放岸线45公里,滩地5600亩,整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出问题29个,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近8000个。安徽已形成了河长牵头、协调各方、精准施策、合力推进治水管水的新格局,为我河湖长治久清提供制度保障。

  借鉴河长制改革思路,安徽首创的林长制目前也取得积极进展。各地聚焦责任化体系,建立全面覆盖的林长制网络,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

  岳西县白帽镇南庄村第一书记查道恒告诉记者,林长制实施以来,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山头每片林。南庄村包括6000亩油茶林在内的近两万亩山场现在都有人管了,今年以来没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盗采盗伐也几乎没有。南庄村第一书记查道恒: “每个取得林权证的经营主体要管,村民组要管,护林员管,村干部都包片包点,全方位、全覆盖的管。”

  青山安好,绿水无恙。眼下,安徽正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今年9月底前,我省还将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体系,加快实施湖泊系统治理和管护行动,维护湖泊健康。与此同时,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工作体系也将建成,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省委书记李锦斌: “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林长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以刚性制度守护好青山绿水,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