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生态葬接受度上升 厚养薄葬观念渐入人心

02.04.2016  07:36

  生态礼葬现场,家属正在祭奠逝者。

  清明节临近,合肥市各大公墓迎来了祭扫高峰。记者在大蜀山文化陵园遇到前来为长辈扫墓的孙阿姨一家。作为合肥市首批参加生态礼葬的市民,孙阿姨全家都非常赞同这种环保的丧葬形式。

  3月30日,“绿色梦、清明情”纪念殡葬改革60周年暨合肥市2016年春季生态礼葬,在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现场为67名逝者集体落葬,百余位逝者家属到场祭奠。在仪式现场,逝者家属通过祭酒、柳祭、祈福树等追思仪式缅怀先人。骨灰坛埋入土壤后会自然降解,连同骨灰一同融入大地,真正实现生态环保。据介绍,这也是大蜀山文化陵园举办的第27届生态礼葬。

  作为合肥市地段最好的墓地,大蜀山的墓地价格自然不菲,普通都在5万元起步,有墓碑的墓地一般在20万元左右。虽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以承受,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合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张年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合肥市自2013年4月1日起推行殡葬惠民新政。对不保留骨灰与节地葬式进行补助。在经营性公墓内选择花坛葬、树葬、森林葬等节地葬式的,按每盒骨灰500元补助。选择骨灰江葬的,按每盒1000元补助。符合条件的对象,其产生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与补助项目费用,由殡仪馆和经营性公墓在结算时直接予以免除。生态礼葬服务在全市8个经营性公墓均可以提供。生态礼葬和江葬在每年安葬总数中占比20%——30%,与刚刚推行时不足5%的比例,显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需进一步宣传推广。

  前来扫墓的市民刘女士一家对于生态礼葬还是不太接受。尽管不赞同传统墓葬的价格高昂、浪费土地,但对于过世的老人,子女从尽孝的角度,还是拿出大笔费用,选择了传统墓葬。对于生态礼葬,刘女士认为缺少了扫墓、献花等传统祭祀形式,是否能起到追思先人的目的,抱有疑虑。刘女士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若干年后自己的观念或许会有所转变。

  与此不同,孙阿姨是合肥市首批为亲人选择生态礼葬的市民,她非常赞同“厚养薄葬”的观念,认为长辈在世时好好陪伴、多多关心,比厚葬更能彰显子女的孝心。孙阿姨甚至还和老伴商量,等百年后也要选择生态葬,替孩子们省事,“只要心里有我们,这就足够了。不能只看眼前,也要为国家、为下一代多想想。”

  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区域墓葬公司之一,福寿园安徽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丧葬用地紧张,政府大力提倡生态葬,目前的节地环保葬式有森林葬、花坛葬、铜板葬、壁葬等多种形式,亲属可在社区内参加共祭活动,避免祭祀时造成的交通拥堵、焚烧纸钱造成的空气污染等问题。清明节期间,该公司还将在合肥几个较大的社区举办共祭活动。

  今年2月19日,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要求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并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生态礼葬虽然有别于传统的丧葬形式,但每个细节都不失体现出尊重逝者、慰藉生者的理念,并且不占用土地,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保。

  逝者家属通过祭酒、柳祭、祈福树等追思仪式缅怀先人。

  大蜀山文化陵园内的花坛葬。

来源: 新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