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营经济: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11月26日,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这场高规格、大规模的盛会,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鲜明态度和真招实措,为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引发了全社会热烈反响。
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我省有哪些经验,未来又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徽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民营企业的奋斗创业史。
40年前,“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九办起芜湖第一家私营企业,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傻子瓜子”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2012年落户芜湖,“三只松鼠”用6年时间,实现从5人创业团队到拥有员工3400多人、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企业稳居线上线下同业态坚果零食全行业第一名,成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
印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芜湖窗口”,见证了时代变迁,成为40年来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写照。
中鼎集团成立38年来专注橡胶密封件研发生产,坚持品牌国际化战略,知名品牌占全球橡胶密封件行业商标总量的比重为3%,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0%和销售额的50%;应流集团30年前在大别山区小县城起步,如今成长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在全球航空、核电、深海等高端装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重大装备研发制造作出了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枝独秀”,到90年代的“遍地开花”,再到新世纪的“春色满园”,全省民营经济正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蝶变”。
目前,我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6.8%的生产总值、68%的税收、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91%的企业数量。“十二五”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6742.8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59万亿元,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源。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业创新的主阵地、就业富民的主载体。”省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说。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丰富了商品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社会服务。
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看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定性。”
纾困解难、优化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民营经济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力军、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动力、增收富民的主渠道。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2016年6月,我省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出台《关于降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2017年5月,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通知》;今年9月底,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两年多时间,我省连续出台50条降成本措施,已降低企业成本1790亿元,今年底还将再降低300亿元。
近年来,我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应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呼声,聚焦企业成本“痛点”,不断加大降成本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降成本各项举措可以最公平地惠及所有企业,反映党和政府对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我们将更专心、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受益于各项降成本政策,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不断趋好,2016年、2017年企业销售额分别达12亿元、17亿元,今年预计达20亿元。
今年11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冠省名企业名称核准权限委托市、县企业登记机关办理;年底前,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商事制度改革以“减证”带动“简政”,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使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为创业创新广开便利之门,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省市场主体连续4年高速增长,企业增幅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18户,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加了11户。
“四送一服”,提升企业获得感。为有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我省创新工作机制,自去年8月下旬开始面向全省企业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即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靠前服务,精准施策,“四送一服”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人才等难题,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截至目前,全省2.2万名干部深入17.2万户企业,开展政策宣讲3万多场次,组织对接生产要素和创新项目近3.2万个,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办结率达98.8%,实现了干部下到“最后一公里”,问题收上来、服务跟上去。
受益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新登记企业20.91万户,同比增长23.92%,其中民企逾九成。目前,全省民营企业数已突破100万户。
出台硬招、助力爬坡,推动民营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成立于2013年12月,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1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20亿元,短短几年间,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智能可穿戴领域的上市公司,跻身我国乃至全球可穿戴领域发展最快的新兴企业之一,成为全省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一个缩影。
“公司快速发展,得益于创新创业的大好环境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也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创新创业的成果。”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正深入实施“云+端”的发展战略,致力成为医疗健康领域云服务提供商,将华米科技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服务全世界普通消费者。
坚持“专精特新”发展,全省一批民营企业已成长为在国内乃至全球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行业“配套专家”“单打冠军”和“科技小巨人”。
今年5月,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推进“专精特新”发展的政策文件,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民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全省1700户“专精特新”企业,以占规上中小企业8.4%的数量,贡献了14.7%的主营业务收入和20%的利润,“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
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挑战,切实看到民营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解决实力不强、层次不高、环境不优、市场不活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增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新增10亿元专项资金,设立100亿元纾困基金和200亿元发展基金,到2020年新增民营企业银行贷款2000亿元……省委省政府近日制定《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减轻税费负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8个方面提出30条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立足新的起点,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省正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在总量和结构、质量和效益、技术和业态等方面明显提升,努力实现规模实力上台阶、创新能力上台阶、综合带动力上台阶。(记者 吴量亮)
[ 编辑: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