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稳定可控
辐射管理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很少为大众所知。10月29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19年第6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我省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通报,截至10月10日,我省现有核技术利用单位2499家,通信基站72000座,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单位8家;已实现连续2242天无辐射事故。
截至2019年10月,全省累积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平均值为99纳戈瑞/小时,范围为64~128纳戈瑞/小时;境内的长江、淮河和巢湖流域水体中的总阿尔法放射性水平小于0.06贝克/升,总贝塔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10~0.25贝克/升,总铀含量范围为0.44~0.89微克/升;全省土壤监测点中铀-238含量范围为34.8~60贝克/千克,钍-232含量范围为44.1~61贝克/千克,镭-226含量范围为22.3~46.6贝克/千克,钾-40含量范围为353~692贝克/千克,铯-137含量小于3.1贝克/千克;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大气、地表水以及土壤的辐射水平处于正常本底水平。
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方面,继2017年开展全国首次无脚本省级应急演练后,我省去年又在全国首次采取不打招呼、突击性实战演练的方式在安庆等3市开展了模拟放射源丢失的应急演练,对铜陵等3市开展了事故报告、舆情应对的演练,相关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较好的完成了演练任务。今年专项演练方案已拟定,将选定三个市进行无脚本演练。
我省一直把放射源安全监管做为重中之重,做到高活度源“不闲置”,高风险源“防丢失”。今年6月召开了全省高风险放射源实时监控工作推进会,要求用源单位安装监控终端,今年年底前将实现所有移动放射源使用全过程监控。
同时,对马钢闲置的高活度放射源积极协调送至外省有资质单位收贮。今年8月至9月,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派出3099人次对2193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了放射源清查和辐射安全检查,基本摸清了放射源安全状况。今年以来,我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收贮低活度放射源149枚,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收贮完成率和规定时间完成率均为100%。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项磊在会上通报时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制订《安徽省辐射安全监管重点企业名录》,建立完善辐射项目“双随机”抽查、监督性监测、专项检查并举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高风险源单位和移动探伤等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放射性同位素生产销售活动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辐射环境违法行为。
[ 编辑: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