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服务业如何扩总量提质量
编者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但第三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仍明显低于全国,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明年三季度,全部32万平方米的在建工程即可全部竣工,投入使用。”11月26日上午,尽管室外气温低至0摄氏度左右,但在合肥包河区的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内,武汉光谷联合集团合肥金融港建设现场仍是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该项目营销总监吴华祥介绍,这是一座金融主题产业园,具有集聚中小型金融机构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平台功能,所引进的中小企业主要为金融后台基地内大型金融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将有四五十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企业在此集聚,新增1.5万人就业,实现税收超过1亿元。
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这一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但仍明显低于全国51.4%的比重。服务业的大发展,亟须培育和引入更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扩总量、提质量、补短板。
服务业如何增后劲
——全省服务业投资增势有所放缓,必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项目孵化和引进,促进服务业发展要素集聚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包河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4.94%,同比提升7.6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近30个百分点,在拉长服务业这一产业结构“短板”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金融服务业是该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出亮点。通过引进15家大型金融机构后台基地项目落户,进而带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延伸金融服务产业链,将带动15万人就业,正在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后台基地。
“4105”行动计划明确了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的服务业升级方向。这为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指明了路径。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服务业投资增长放缓,全省服务业投资9187亿元,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2%,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全省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但面临着增强后劲的迫切任务。
市场化是服务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障。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国有控股资产占比达89.6%,民营及其它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壁垒仍然存在。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是近年来服务业资产扩张较快的领域,但我省在这一领域存在着竞争不充分现象。
显然,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是激发活力、增强后劲的当务之急。从合肥包河区等省内服务业发展较快区域的探索来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项目孵化和引进,有利于带动资本、人才等发展要素集聚,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点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要求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这就要求,服务业发展,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必须抢抓放宽市场准入的机遇,加快培育和引进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增强对发展素质特别是优势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才能逐步拉长服务业这一“短板”。
生产性服务业如何专业化高端化
——在服务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中拓展新空间,提供专业化、细分化、精准性服务,在高效服务中获取高端价值
车库咖啡是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首家众创空间,成立4年来共孵化出360多个创业团队,是全国最成功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开放型创业孵化器之一。 11月中旬,车库咖啡落户合肥经开区明珠广场,建设全国首个智能家电行业众创空间。
合肥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合肥经开区是全国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随着制造业升级步伐加快,家电产业需要导入更多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元素。建设专业化的智能家电众创空间,就是为了集聚更多创业创新团队,在制造业“微笑曲线”向上延伸的空间中施展才华,促进家电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为产业升级服务,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94.1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全省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分别增长34.5%和28.6%,分别较上半年提高6.8个和9.6个百分点。
“4105”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
持续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生产性服务业迈向专业化、高端化拓展出全新空间。大量“双创”企业和项目的涌现,为专业化的投融资服务创造了发展机遇。仅合肥高新区就引进了国内外知名的近20家创投公司在该区注册运营。创新创业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在创意设计、技术咨询、管理运营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外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化、外包化日益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不断涌现出新形态、新业态。始终瞄准和服务于产业升级、创业创新这一“主阵地”,是生产性服务业迈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点评】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我省正在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略的有力举措,将不断提升全省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生活性服务业如何高品质精细化
——顺应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大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规模、品质和效益
赛事经济,正在成为省会合肥努力突破的服务业新业态。据介绍,目前合肥正在申请举办2016世界铁人三项赛半程铁人赛事。“这项赛事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还可有力推动城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 ”拥有该赛事产权的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总裁张霖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半径扩大,生活方式多样,消费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生活性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成长弹性。
前三季度,全省生活性服务业中的传统业态增速明显放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7.3%、7.8%,低于服务业总体增幅,下拉服务业增幅0.5个、0.3个百分点。但旅游总收入2554.2亿元,同比增幅18.2%,比去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生活消费方式向品质化、休闲化演进态势更加明显。
“4105”行动计划提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国务院办公厅新近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显然,立足特色优势,坚持差异发展,不断增加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生活性服务业新产品、新业态的供给,才能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为提高全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点评】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精细,源于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以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空间,走上富有创意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之路。高品质,重在提供差异化、人性化、细分化的服务产品,以服务质量的升级,引领和加速生活性服务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