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安徽日报头版:经济强省的战略抉择

06.11.2015  18:15

项良新 史力 胡旭

(九)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努力建设经济强省,为我们绘出了美好的发展蓝图。现在目标已经清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任务已经确定,关键在于真干实干。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奋发有为精气神,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推动转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10月20日晚,伦敦,白金汉宫华灯璀璨。英女王举行盛大晚宴,欢迎来访的习近平主席。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习近平在致辞中说。他引用英国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并且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这传递一个朴素而伟大的道理:行胜于言。

  “十二五”以来,在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我省保持每年平均9%左右的增幅,走在全国前列,是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大势,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带领全省人民扎实奋斗的结果。

  回首来路,总有这样一条经验:面对机遇,必须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站在安徽发展的历史关口,经济结构如何优化?转方式的重点在哪里?产业升级的路径怎么走?“4105”行动计划指明了前进方向,作出了周密部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接下来就是要“甩开膀子去干”。

  “抓落实既是使命担当,也是政治责任。 ”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集结号。各级各部门都要抖擞精神,迅速行动,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真的担当,一招不让、驰而不息地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以坚定的政治态度抓落实。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4105”行动计划对于安徽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落实行动计划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抓关键,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作为突破口,以重点突破之功,取得推动全局之效。

  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抓落实。大力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对既定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一件一件办,一件一件办到位,确保干一事成一事。

  以严格的责任到位抓落实。健全责任体系,把“4105”行动计划任务分解到位,强化检查考核,让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恪尽职守,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人民群众。

(十)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发展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站在“4105”行动计划的同一起跑线,明天我们将交上怎样的答卷?

  事实一再证明,一样的政策、一样的环境、一样的雄心壮志,结果“两重天”的现象屡见不鲜。

  把握规律,遵循科学的方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毛泽东同志曾睿智地指出。推动工作落实如同过河,找到“”和“”至关重要。

  越是重大的战略决策,站位高、看得远,越具有高度的指导性和普遍性。抓落实,要既吃透精神,准确把握要求,也要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形成既符合上情又契合下情,既反映总体要求又体现区域特色的硬招实招。

  从大处着眼看全局,从具体入手抓落实。 “咱不玩虚的,整地、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治,每一样都按技术规范来。 ”正是这样的“老实”,让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屡次斩获全省小麦单产纪录。

  转方式、调结构,一样需要农民面对土地时的“规矩”,从细处、实处入手。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对照“4105”行动计划,全面分析研判本地发展现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找准符合实际的作为空间,让抓落实的过程,成为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

  以重点突破之功,引领全局发展之效。皖江、皖北、皖南、皖西发展基础不同,优势特点不一,各地要明确自身优势,找准“调转促”发力点,坚持不懈抓下去,带动全局发展。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调转促”是不断探索的创新实践,要坚持用典型引路抓好重点工程,用典型引路落实保障措施。总结推广各地的“一招鲜”,积极借鉴一切成功经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让更多“盆景”变为“风景”,就能从“一花独放”走向“百花满园”。

(十一)

  “关停一家水泥厂,比上马一个新项目还难! ”皖北一位乡镇干部这样感慨。

  的确,我们正在推动的转变,是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更是现实的难题。但奋斗目标越宏伟,局面越复杂,也就越需要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炼就铮铮铁骨,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

  新常态下,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

  关键在党,就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强大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关键在干部,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真正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选用起来。 ”省委书记王学军强调。

  站好引领位置,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三严三实”作为行为准则,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座右铭;要勇担当、敢作为,想干事、能成事,要比“进球”不比“传球”,比业绩不比口号,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要把工作当事业干、把事业当学问做,不断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习研究,努力掌握新能力、新方法,成为推进“4105”行动计划的行家里手。

  责任唤起担当,是抓落实的 “压舱石”。

  转方式,首先转变政绩观。正确地执行省委决策,首要是看政绩观。一万个领导干部,有一万种抓落实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新的征程,既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政绩观的转变。

  政绩观不转,一切都是空谈。“一条路挖了修,修了挖,GDP就产生了”“换一个领导就划一块地,建一个新区”……在一些地方,群众对这种做表面文章的施政行为颇为不满。粗放的发展模式,既受发展阶段局限,更有错误政绩观的推波助澜。什么是真正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山西省右玉县风沙成患、山川贫瘠。解放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 60多年来,一张蓝图,18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

  右玉干部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今天,推动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无疑需要秉承这样的理念:

  ——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

  ——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

  ——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

  上无愧于组织,下有益于人民;既符合当前发展需要,又符合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实劲,坚定不移地推进“4105”行动计划。可以相信,经历壮士断腕、化蛹成蝶的阵痛后,我们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二)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

  今日宏大的改革交响曲,第一个音节却是由小岗村农民用握锄头的手敲响。 “调转促”是全省上下的共同心愿、共同追求、共同事业,必须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千千万万的市场细胞活跃起来,让每一个江淮儿女都投入其中,汇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一线落实措施、研究办法、解决问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让千千万万的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就要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引导企业家把企业成长、自身追求与安徽发展结合起来,秉承“进取、创新、合作、诚信”的徽商精神,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建功立业。

  让每一个江淮儿女投入新的伟业,就要把“调促转”明确指向人民福祉的增进,激发认同感和向心力,激励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投身创新创业大潮,绽放人生梦想。

  如同人生际遇,一个省份的发展也会迎来“关键的那么几步”。收官“十二五”、启航“十三五”,安徽又一次站在一个攸关未来的历史起点。

  10月9日,2015年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召开,这一次马鞍山是东道主。从多年来坚持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到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安徽与苏浙沪粘合度愈来愈强。在这个世界最具活力之一的经济区域中,安徽借梯登高,拥抱一切先进的发展要素,跃上新的发展台阶。

  “再也不是过去那个大县城了! ”夜色降临,400多平方公里的合肥城区,高楼林立灯火璀璨,闪耀着现代都市的繁华。而本世纪初,合肥建成区面积不过148平方公里。未来,这个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都市,建成区将达1000平方公里。同样,芜湖、蚌埠或是皖北重镇阜阳,现代化购物中心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一如大都市的时尚气息。那个曾以获“小上海”称号为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安徽的GDP增长非常迅速,这个数字充分说明未来十年内,安徽将会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早在2011年,前来合肥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前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发出的预言,正被火热的发展实践印证着。今天,这个中国版图上状如宝瓶的省份,期待以“调促转”激荡新的澎湃动力。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我们收获着喜悦,又播下了新的希望。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省上下胸怀“三个强省”的光荣梦想,脚踏实地,砥砺奋进,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抒写出精彩的“安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