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联播:安徽“三农“改革在路上

17.10.2014  11:24
见视频链接: http://www.letv.com/ptv/vplay/20798399.html

建国65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率先在全省推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为全国农村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让全省“三农”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安徽正从一个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跨越。

记者 郑志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18位村民敢为天下先,用按“红手印”的形式,分田到户,实施“大包干”,拉开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眼下,同样是围绕着土地,小岗村正在进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为这个村新时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土地确权”就是给土地登记造册,为的就是进一步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然而这次确权的目的却和36年前为了“一家一户”单干大有不同。严立华是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那张带有红手印的契约就诞生在他家。如今,严立华家种了30多年的土地,已经流转给了村里的种植大户实行统一的规模经营,他们家也成为了村里土地流转的“带头人”。

凤阳县小岗村 “大包干”带头人 严立华

现在流转土地,规模化的(经营),稻子都1000多斤(每亩),越搞改革,农民越有(好)日子过。

目前,小岗村通过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土地面积达到了45%,亩均增效15%左右,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

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党委第一书记 张行宇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了不断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建国65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围绕着惠农、强农、富农,实施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好政策和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举措都让农村面貌、农村经济、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司长 张红宇

安徽创新了农业新的体制机制,构建了农民和市场的新的经营关系。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方面,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行不悖。 (安徽)36年的农村改革,对全国是有巨大的贡献的。

建设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这两年安徽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农民合作社4.18万个,家庭农场近4万家。借助“产业联合体”的威力,家住宿州的汪本稳,通过订单作为纽带,他的公司已把20多个家庭农场、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到了一起。2013年这个联合体的销售收入已超过1亿5千万元。

熙可安粮(安徽)食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汪本稳

企业主要以市场来带动种植,加工(实现)真正的一个联合体,使各个利益链都能够取得效益,处于一种良性循环。

在以深化改革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同时,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推广和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也成为了安徽“三农”发展的新引擎。赵天明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霍邱的农民,眼下,他种植的上百亩水稻,由于采用了政府统一推广的良种,再加上统防统治新技术的运用,今年又会迎来一个丰收年。

六安市霍邱县石店镇 农民 赵天明

一亩地现在可以收到1300斤,全面机械化还享受到政府的补贴,积极性非常高,得到实惠了。

眼下,随着安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仅去年,围绕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安徽发放的涉农补贴就超过220亿元,同比增长14.3%。

由于改革释放红利,政策、科技等要素共同推动,仅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粮食生产就相继跨越了四个百亿斤台阶。2013年,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连丰”,总产达到655.9亿斤,是1978年的2.2倍。今年夏粮更是实现连续11年增产,总产达1400万吨。成为全国主要粮食调出省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201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也超过了7200亿元,同比增长16.9%。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98元,是1978年的71.7倍。

安徽农业大学粮食高产研究专家 教授 胡承霖

主要还是归功于我们省委省政府重视“三农”的政策,小麦3600多万亩当中有2000万亩作为高产创建(田块)1000万亩突破了千斤, 农业机械化再加上科技创新,在这样一个高起点上,我们认为还是有增产潜力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