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出炉
中安在线讯 近日,记者从安徽财经大学获悉,由安徽财经大学安徽文化产业研究院撰写的《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旅游篇》正式出版发行,报告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成就、特点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我省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如何发展提出了建议。《报告》认为,安徽省2015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成效在旅游业方面已经体现出来,安徽旅游业在经济转型期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安徽省旅游业收入增幅分别是60.5%、38.6%、15.3%、13.9%和20.4%,经历了2012、2013连续两年急速下滑之后,2014年开始基本上企稳,到2015年开始增幅平稳上升,在2016年形成平稳上升趋势,安徽省文化旅游业可能回到快速发展通道。特别是旅游新业态发展形势喜人,比较突出的旅游新业态不下20种,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园游、主题公园游、文化古村镇游、生态文化游、城市文化综合体游等业态实力雄厚。安徽旅游界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芜湖方特主题公园游、小岗村大包干文化游、亳州中药商业文化游、九华书院佛教文化研学游、芜湖大砻坊科技文化园游、南陵大浦乡村世界游、八里河生态旅游景区游等一系列具有首创精神的文化旅游业态,这些创新突破了旧的文化旅游业态模式,拓展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间。
据统计,安徽省2015年接待游客4.48亿人次,位居全国第九; 2015年旅游总收入4120亿元,也位居全国第九,仅比北京低两位,无疑是旅游大省。但从居民人均旅游收入和游客人均消费量看,安徽省算不上旅游强省,旅游业创收能力不强,激发游客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的能力有待提高。《报告》按照地域分析认为,安徽省旅游业南北分布失衡,大力发展皖北旅游是安徽省旅游业的当务之急,而且要进一步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加大旅游衍生产品开发,提高旅游商品的吸引力。
针对目前安徽文化旅游的现状,《报告》认为,目前皖南已经成功申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也已经获批,皖西、皖北国家级旅游基地还没有突破,故而建议皖西、皖北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实现全省国家级旅游示范区的全覆盖。具体包括:
设立“皖北旅游试验区”。建议设立皖北旅游试验区,给予特殊政策,通过1个民间杂技旅游特区、1个养生旅游特区、4个历史文化旅游实验基地、30个特色旅游实验景区建设,推动皖北旅游跨越式发展,为安徽旅游发展装上第三台引擎。将阜阳的湿地生态游、淮北的古运河遗址游、宿州的黄河故道游、百万亩生态梨园游、亳州的中医中药休闲养生观赏游打包在一起,形成合力,整体申报。
皖西积极申报“中国红色旅游示范区”。近期,全力配合“旅游扶贫”计划,打造“红色小镇” “红色乡村”。中远期以复兴“红色文化”为目标,推进旅游与影视业的融合,成立“大别山影视集团”,建设红色影视剧拍摄基地,以影视剧热推动皖西红色旅游热,促进安徽旅游业和电影业合作共赢。
此外,为了提高安徽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报告》还建议要做强文化旅游产品,做精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历代描述安徽人文山水的诗词文章,培育发展研学旅游,开展“跟着课本游安徽”活动。以品牌景区为载体,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皖南世界遗产之旅、徽州文化体验游、九华山佛教文化游、皖西南禅宗文化游、皖北历史古迹游、大别山红色之旅等。在文化节庆品牌上,可以在中国农民歌会、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安徽省艺术节等重要节会活动上继续创新,规范引导各地发掘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增强旅游吸引力,扩大文化影响力。(记者 彭旖旎)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