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产品博览巡回展蚌埠站圆满落幕
10月27日,历时4天的2014安徽文化产品博览巡回展蚌埠站(以下简称:蚌埠文博会)在蚌埠会展中心成功落下帷幕。据统计,4天展会期间,前来参观、采购的观众约16.4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近6800万元,意向合同交易额3500万元。
此次展会展览面积近8000平米,共设置玉石文化展区、文化纪念品展区、陶瓷文化展区、紫砂展区、古典家具展区等5个主题展区。展会吸引了300多家文化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并有巴基斯坦、印度等30多家境外参展商。此次活动展品丰富、特色鲜明、精品遍布,镇馆之宝展示及专家鉴宝活动更是将展会推向高潮。在本届文博会上的众多宝贝中,长近5米宽1.5米的一张金丝楠木大板桌,最后一天撤展之时迎来买主,并以全场最高成交额80万元达成交易。
文化殿堂 人潮攒动
4天的展期,16.4万观众。人流如织,交易红火。2014安徽文化产品博览巡回展是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组委会主办,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承办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更是“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中“省直文化惠民消费活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蚌埠文博会丰富了蚌埠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是促进了全国各地乃至境外的文化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拉动文化消费。展览面积近8000平米的蚌埠文博会,吸引来自国内上海、广东、浙江、河南、新疆、西藏、东北以及安徽省内300余家知名文化企业集中亮相,200多类、20余万件玉石、古玩、根雕、陶瓷、紫砂、字画等文化纪念品令人目不暇接,还有巴基斯坦、印度、越南等30多家境外文化企业携带数十种异域风情的展品让人耳目一新。开展首日便迎客2.7万人次,展会第三天更是迎来客流高峰,6.3万名观众让展商惊叹不已,每日开馆之前,总是有大量观众聚集场馆门口等候开馆。根据调查,展商及社会各界均认为此次蚌埠文博会红火的人气是最为成功之处,首次举办文化类展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完全出乎意料,这也同样反映出蚌埠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普通市民对文化类产品认知度高。
展销两旺 文化惠民
展会几天,无论是镇馆之宝的鉴赏区,还是各个展销区,一直是人头攒动,火爆异常,最后一天下午,现场交易量达到最高点,市民疯狂“扫货”,众多珍品被市民收入囊中,火爆的交易量让众多参展商喜笑颜开。4天展会现场总交易额达6860万元,意向订单达3500万元。蚌埠文博会汇聚了安徽省特色文化产品,还引进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工艺美术精品,让蚌埠市民不出家门就能看到各地的奇珍异宝,这是举办巡回展的初衷之一。蚌埠文博会更注重的是展品的精致度,提高展会档次和品位。越南的紫檀木、福建红豆杉、巴西花梨木等制成的大件根雕艺术品令人赞叹不已,更有金丝楠木为原料的古典家居更是让整个展场闪闪发光。陨石夜明珠、清宫绝技金镶玉、国产最大天然裸钻、徽产海蓝宝石等四大镇馆之宝倍关注,每日都有数百名观众排队欣赏珍品。还有蚌埠市众多玉石商会、协会等单位组织会员来展会现场参观交流,不少玉石展商在现场找到了意向合作企业、代理商、供货商等。蚌埠文博会充分体现了“交流、交易”展会两大宗旨。
安徽文化 魅力无限
2014安徽文化产品博览巡回展是以推进安徽文化艺术交流,打造文化展示平台为展会举办宗旨。蚌埠则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玉文化上有着深厚的积淀。蚌埠文博会作为巡回展的第二站,主要着力在展会的层次内涵、文化氛围、百姓参与度等方面挖掘与拓展。我们虽注重引入更多的文化元素,然而突出安徽的文化特色是此次展会的一大特点。为集中展示安徽独特文化魅力,选取了安徽省各个地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及产品参展。安徽本地展品展览面积有近30家企业参展,主要是来自合肥、宣城、六安、蚌埠等地区的企业,代表性展品有合肥巢湖珍珠、宣城的文房四宝、六安地区的大别山玉石,霍邱柳编技艺,还有蚌埠地区的仿古玉和特色玉雕艺术品均在展会上惊艳亮相。这些独具徽州特色的展品在现场大放异彩,向观众展示“徽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吸引了众多买家。据统计,安徽产品交易总额达近800万元,达全场总交易额的11.66%。
专家百姓 亲密接触
为了使蚌埠文博会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组委会摒弃了论坛、会议的形式而专门邀请了3位故宫博物院权威专家全天候坐镇蚌埠文博会,现场针对群众从家抱来的的玉器、陶瓷、杂项等产品进行免费鉴宝。鉴宝第一天一大早等候的人群就排起了一条长龙,据统计,此次共有近6000名市民参与鉴宝活动,共鉴定了8000件藏品,其中玉器鉴定数量最多达3000多件。现场出现了不少珍贵藏品还有极具收藏价值的现代艺术品,专家和每一位前来鉴宝的市民耐心交流,还传授收藏文化艺术品的基本知识。“专家免费鉴宝活动”大大增加了蚌埠文博会的人气和看点,为蚌埠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最为权威的交流平台。
此次活动的展商数量、观众数量及展会各项数据均达到了预期目标。活动的举办为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为文化企业展示形象、开拓市场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为宣传蚌埠、促进蚌埠市乃至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