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造“永不走”的驻村扶贫工作队

15.09.2016  15:37

  “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派驻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制度,是安徽省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打村里来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贫困村的产业纷纷发展起来了,脱贫思路更加清晰了,全省扶贫开发的步伐加快了。

  这里是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我现在所在的这片区域原来是一片荒山和荒地,为贫困农民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但是现在它已经流转成为了一个规模化的红星猕猴桃种植急死,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每亩地就会带来5000到15000块钱的效益。

  红星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太湖县,2014年10月,省委组织部下派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汤中营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村里面临着地大人少、山多田少、交通闭塞的困境,全村有近300名贫困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多块钱。

  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第一书记汤中营:农户家里面家境很贫困,我说这个脱贫的任务非常艰巨我认为精准脱贫关键要抓住两个牛鼻子一个牛鼻子就是加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第二个牛鼻子就是产业发展

  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和反复研究,汤中营发现,红星村的海拔、土壤、气候等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于是,他首先鼓励村里的能人成立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又挨家挨户地和村民商量,流转了100亩土地,再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猕猴桃基地争取了900多万元资金支持,直接带动40多名贫困农民在基地务工。

  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农民陈小根:务工我们基本上就是男的100块钱一天、女的80块钱一天,我估计现在我们是干活完估计一年3万块钱差不多有不比外面打工差

  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第一书记汤中营: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我们猕猴桃规模达到两千亩,村集体收入每年至少有三十万,入股的老百姓每年的纯收入至少有一万两千块钱

  不止是红星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从2014年开始,安徽省对3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动员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工作队员12017人,实现了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这几天,宿州市灵璧县虞姬乡朱桥村的扶贫大棚里,30多亩晚熟西瓜即将上市。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瓜,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涛开始盘算着村里贫困农民今年的收益。

  宿州市灵璧县虞姬乡朱桥村第一书记黄涛:一亩地这样的晚熟西瓜,可以产出5000多元的效益,加上贫困户的务工收入,一个大棚就可以带动6户贫困户脱贫同时可以为村集体增加一部分收入

  面对朱桥村贫困发生率高、村集体为零的难题,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涛争取了70万元产业脱贫发展资金,在村里建设了果蔬大棚扶贫产业园。产业园不但可以对外出租,一下就让60名贫困农民在这里务工;产业园的租金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

  宿州市灵璧县虞姬乡朱桥村农民刘勤灵:村里安排我在这务工,一天工资50元钱,一年能挣到6000元钱左右。再加上我在家自力更生,养些猪,一年能挣到一万多块钱,我想这样很快就能脱贫了

  今年以来,安徽省脱贫攻坚精准帮扶的力度不断增强,各“双包单位”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实施了6818个扶贫项目,投入资金15.16亿元。与此同时,全省也在不断调整和增强驻村帮扶力量。驻村扶贫工作队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让贫困农民实现了稳定就业,让脱贫攻坚步入一条良性发展轨道。

来源:安徽电视台    作者: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