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造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安徽抢抓被国家列为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的机遇,通过完善政策、创新等支撑体系,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努力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研发制造新高地。
这位能跟人聊天,还很有幽默感的“美女”名叫思思,是合肥工业大学最新研发出来的国内首台情感机器人。她不仅很“听话”,还懂得“察言观色”,可以根据说话人的表情、语音语调来综合判断说话的内容。
合肥工业大学情感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孙晓介绍: “识别人的情感,和表达人的情感,这相当于一个关于情感方面的知识库,去构建这个知识库,提供给机器人,是非常难的。”
作为这个项目的带头人,孙晓和他的团队早在2011年项目刚启动时,就下定了要啃下构建情感机器人知识库这块“硬骨头”的决心。接下来,他们在“国家863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等多个科研专项的叠加支持下,通过整合合工大先进智能机器研究院等重点院系的科研力量和先进成果,逐一对情感机器人的自然语言处理、听觉和视觉信息认知计算等6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并成功构建了词汇量过亿的中文会话情感语料库。
合肥工业大学情感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孙晓表示:“包括这个面部人脸情感语料库,还有一些生理信号情感语料库,落实到了人形机器人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情感计算系统的一个重大突破,处于一个(国内)领跑的这样一个地位。”
除了这种情感机器人外,国内首台体验交互式机器人“佳佳”;把人工智能和语音技术融入医疗服务的导诊机器人“晓医”;能说会道、思维敏捷的阿尔法蛋等等,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都反映出安徽在这一领域已经构建起了行业领跑的先发优势。而为了持续巩固这种优势,安徽不仅在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十三五装备制造业规划中都把机器人作为首位产业加以推进,还结合“三重一创”建设,把机器人作为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重点加以打造。
“有了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接下来就需要真抓实干。特别是围绕补齐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短板”,安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一批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应用推广等产业支撑平台,力求更加精准地支持这个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
芜湖市的机器人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了包括埃夫特、固高等在内的80多家上下游企业,虽然在整机制造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处于机器人产业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检验检测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为了补齐这个短板,芜湖市在省里的支持下,已经先后引进了哈特、赛宝、安普等3个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及一批院士、博士后机器人工作站。
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部副部长王福宝: “我们公司的入驻,就是填补了芜湖,机器人的检测方面的一些空白,包括一个机器人的寿命分析,性能的是否完善的检测,已经有10几家(企业),这样的做了一个深入的合作。”
有了完善的检测和研发设计平台做支撑,再加上芜湖市在机器人示范应用方面的支持,主要生产智能切割机器人的行健公司,已经有部分产品在芜湖中联重机进行示范应用,预计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6000万元,实现翻番的增长。
芜湖行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义表示: “这里有国家级的机器人产业园,会有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很强的聚集效应,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尤其今年,订单量逐渐呈一种爆发的趋势。”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目前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国家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已经形成了以中科院智能研究所、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机构为研发主体,埃夫特、欣奕华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今年1-11月份,全省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突破6000台,同比增长90%。
安徽省经信委装备处处长沈忠林: “我们下一步会成立,安徽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形成上下游共同协同攻关(机制),建立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表示: “安徽我觉得对整个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还是高度重视的,省政府很大手笔地把资源整合,能够真正建成一个,产学研这样的一个高地,机器人人工智能方面,在国内应该具有最前端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