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做乘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深入贯彻、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快完善。
绿色指挥棒落地。2017年7月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绿色政绩正式成为党政干部评价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办法采取年度评价和五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最严格耕地保护等现有专项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开展。考核重在约束、评价重在引导,各有侧重地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目标任务。
补偿机制促生态向好。作为生态领域改革创新亮点,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实施。2012年至今,黄山市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在为期3年的首轮试点中,皖浙两省建立联合监测、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坚持上下游定期协商、全流域联防联控,实现对流域重要地段、关键节点和生态敏感区域的单元控制、精准治理。环保部对首轮试点的绩效评估表明,新安江下游的千岛湖营养状态指数逐步下降,与上游水质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试点环境效益逐渐显现。从2015年开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沿续3年。与首轮试点相比,皖浙两省补偿资金各追加1亿元,但调整了补偿指数基准限值和水质稳定系数,总体水质考核标准提高了7%,试点进入巩固提升的攻坚期。
社会资本力量进一步激发。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带动作用,“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资产权益转让项目”被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13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典型案例之一。积极向国家推介市政公用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其中与生态环保密切相关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共9个,总投资311亿元,涵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多方面。积极支持生态环保类项目纳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保领域。我省已有364个PPP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PPP项目库,项目总投资达4000亿元,涵盖农业、水利、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其中涉及生态环保类项目103个,占总入库项目总数的28.3%。
环保市场化开启加速度。铜陵市引进专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公司,初步形成了工业污水第三方集中治理“1+N”模式,即:由一个专业环保服务公司集中处理多个生产企业的污水,实现政府、排污企业、治理企业三方的共赢。目前,该模式已在PCB产业园电镀废水、六国化工及周边企业化工污水、再生金属产业园拆解废水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神皖安庆皖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位于安庆市的一家上市型企业,由于技术和成本问题,除尘、脱硫、脱硝一直是该企业的难点问题,该公司与武汉凯迪环保公司签订合同,双方约定采用BOOM模式,由武汉凯迪环保公司开展污染治理并按神皖安庆皖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量收取污染治理服务费用。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