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型原创黄梅戏《邓稼先》登陆上海
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我叫邓稼先,从美国回来,我回家了!”当26岁的邓稼先手拎皮包站在上海星舞台上,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出科技报国的宣言时,申城观众的热情被瞬间点燃,台下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
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原创黄梅戏《邓稼先》将在上海星舞台连演两场,用最生动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走近一代科学家的生活和工作。
有义:科技报国 向死而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彼时,神州欢腾,举世震惊。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年代,从此一去不复返。这一切,离不开一群科学家的付出。
两个小时的演出,黄梅戏《邓稼先》通过通过留学归国、别妻埋名、科研进展、原子弹试验成功、遥别病母、氢弹试验成功等事件串联起主人公的一生,还原了邓稼先28年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感人故事,再现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强国梦付出的艰辛努力。
当大戏进行到邓稼先为了心底的强国梦,与妻子许鹿希分别28年,带领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自己却因长期遭受大剂量核辐射,饱受癌症折磨,却仍然在病房为共和国留下《核武器发展建议书》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邓稼先的赤血丹心和坚定信仰所传递出的力量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无怨无悔。”黄梅戏《邓稼先》的出品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表示,《邓稼先》凝聚着安徽文艺工作者对国家英雄无限敬意。
“现场特别震撼,跟以前我看的黄梅戏有点不一样,更加真实,更加凝重,也更加感人。”23日演出当晚,观众荣春红一家五口来到了上海星舞台的现场,“为了祖国的核事业,邓稼先告别家人,隐姓埋名,他的付出,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当看到蘑菇云腾空而起时,我们一家人都激动地鼓起了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有情:情真意切 有血有肉
为避免“脸谱化”“概念化”,《邓稼先》通过大量的细节,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科学家形象。
序曲过后,第一场戏就是邓稼先受命之后回家告别亲人。当邓稼先提着给家人的礼物回到房间,妻子许鹿希一眼就看出了丈夫有心事,而此时邓稼先的内心,正交织着为国争光的豪情与即将远离亲人的惆怅。在这个温馨的夜晚,他没有办法如实说出自己必须“消失”的理由,只得借月抒怀:“今夜月亮分外圆,清辉万里泻人间。圆时欢欣缺时憾,千头万绪怎开言?”
走出办公室的邓稼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细心的儿子、温情的丈夫,对儿女的疼爱,对父母的挂念,对爱妻的不舍,凝结在一句句唱词中,打动着戏外的观众。
第三场中,正在氢弹爆炸试验最紧要的关头,收到了母亲病危的电报。极短暂的思索后,邓稼先毅然选择了留在岗位上完成试验,月下与母亲幻影的对话传达了邓稼先激烈汹涌的伤感与无奈,隐含着男主人公忠孝不能两全的内心熬煎、肝肠寸断。
“我们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彰,从精神上接近这个民族英雄。”编剧余青峰表示,这部戏写的不仅仅是邓稼先一个人,“更是‘人类群星闪耀时’,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们的精神就是这样,这种崇敬感从第一稿到最近一次的打磨都一直伴随着我们。”
有戏:家乡戏唱家乡人
邓稼先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安徽安庆,黄梅戏《邓稼先》通过“家乡戏唱家乡人”,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还原了一个英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气概。
黄梅戏素以柔美见长,黄梅戏舞台上的经典人物形象也往往是外柔内刚的女性居多,以现代男性角色为一号人物是黄梅戏是《邓稼先》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主创团队创造性地采用现代科技,将传统文化与现实题材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形象。
在邓稼先为寻找爆破失败的弹片那一场,导演大胆运用视听新技术,渲染大漠戈壁的广袤、寥廓、荒芜和苍凉,营造出迫人眼眸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邓稼先及其战友组合,以驾驶车辆的程式化虚拟表演,在舞台上大范围调度,风驰电掣、驱驰寻找、载歌载舞。舞台呈现的立体效果,仿佛电影胶片的叠映,使得现场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对邓稼先的付出有了更加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
国家一级导演张平认为,现实性是《邓稼先》最大特点,“在创排中,《邓稼先》一改传统黄梅戏小桥流水、徽州人家的风格,在唱腔、音乐、舞美、布景等多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大戏创造性地在多个地方运用交响乐艺术,“以更加大气磅礴的方式,展现民族英雄的精神面貌,目的就是把邓稼先这一代人的爱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
“邓稼先为民族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值得永远铭记,他的身上有着为国家不断付出的大情怀;有离开家庭28年,舍弃小我的牺牲精神;还有集体拼搏,不畏艰难,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冒险精神,我希望尽自己最大可能,把作品呈现好。”作曲陈华庆表示,为了使剧情更加丰富,创作时,首次尝试将钢琴元素加入编曲中,戏中合唱部分也大胆采用了现场演唱。“这样一来,现实感更强,观众们的感受也会更加强烈。”(记者 陈欣然)
[ 编辑:关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