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作共建 力促皖北产业升级
近日,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合作共建“3+4”现代产业园区中继阜阳合肥园区之后第二家产业发展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评审的园区。 2012年以来,“3+4”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围绕主导新兴产业新引进项目354个,总投资187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9.2亿元,阜阳欣奕华高新材料、中航江淮专用车底盘及车辆制造、江淮新能源出租车等一批牵引性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入驻园区,合作共建园区正在成为皖北新兴主导产业基地。
据省发改委皖北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合作共建园区在谋划产业定位时,一看“大气候”,即国际国内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家鼓励性产业,二看“小气候”,即充分依托本地周边及援建地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突出产业补链,找准产业发展的契合点,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基地。
围绕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各园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要求,研究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关键产业,确定招商重点,锁定招商线索,实施精准招商,通过产业培育、产业招商、产业服务,在促进产业集聚上下功夫,最终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集群,带动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2012年2月,我省出台《关于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决定省与合肥等6市共同投资建设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3个现代产业园区,支持8个市(县、区)合作共建蚌埠(固镇)铜陵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区4个县域现代产业园区,简称“3+4”现代产业园区。(记者 郑莉)
·短评·
取长补短 借梯登高
皖北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必然经过的中间地带,成为我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皖北地区崛起,对加快推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皖北发展,积极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努力推动皖北振兴,皖北地区近年来发展速度稳步加快,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不过,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化和城镇化落后于全省、居民生活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努力推动皖北振兴,离不开激发动力,汇集资源,撑起发展新空间。一方面,不断加大对皖北“输血”力度,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增强皖北地区资金实力;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增强皖北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集中力量支持皖北园区建设、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等,为皖北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前,我省正在全力推进皖北“3+4”现代产业园区建设,采取南北合作共建的模式,努力搭建皖北地区产业集聚发展、城市扩容发展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合作共建双方优势,将皖江地区的发展理念、要素、体制机制优势和皖北地区的要素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先发带后发、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开发的区域发展格局,引领皖北地区“四化”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