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双核”合肥芜湖即将开启城轨时代
安徽是长三角的新成员。随着为合肥地铁轨道1号线量身定制的0101号列车在南车浦镇公司完成5000公里“试跑”,苏浙沪皖长三角最后一个省会——合肥也正式开启了“城轨交通”的序幕。0101号整列车将被拆分成6节,最快本月运抵合肥。与此同时,安徽芜湖的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也正式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复。
合肥:建设一条线提升一大片
2007年,合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力的发展思路,合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此开始。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建设项目由轨道交通1、2号线组成,总长约56公里,总投资约279.29亿元。其后,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建设项目由轨道交通3、4、5号线组成,总长约114公里,总投资约787.84亿元。
据合肥1331城市总体规划和合肥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预计合肥市远期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5条,线路总长约580公里。目前,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1、2、3号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市政基础建设项目。”合肥城市轨道公司总经理姚凯告诉记者,轨道交通工程本身直接涉及轨道、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与控制、综合监控、AFC、机电、人防、消防等27个大专业,各系统接口多达近2万个,且各专业需相互配合、协调,同时工程还需做好与其他交通制式的有效接驳。
“我们始终坚持借鉴与创新并行,着力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轨道交通建设体制、机制和经验。”姚凯告诉记者,合肥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将轨道交通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大局统筹考虑,确立了“规划建设一条线、整体提升一大片”的规划建设理念,确保使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各阶段,不仅与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相契合,而且与旧城改造、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街景整治、道路拓宽、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等相结合,整体性提升区域交通状况并优化城市面貌和环境。
芜湖:单轨制式成亮点
安徽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系安徽省次中心城市,与合肥并称为安徽省“双核”城市。芜湖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谋划工作于2010年启动。受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芜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于2013年上半年方经省政府批准。但是,芜湖城轨规划建设推进得并不慢。
芜湖城轨的线网规划年限和芜湖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远期规划至2030年,远景规划年限为2050年。线网规划由轨道交通市区线和市域线组成:市区线网为5条线路,总长136.97公里;市域轨道交通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146.99公里。
综合考虑芜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市财力、客流需求、轨道交通建设强度等因素,芜湖确定了近期建设市区1号线和2号线一期,总长约47公里,总投资匡算约161亿元,至2020年基本形成“十”字型骨架轨道线网的建设方案。芜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综合比较分析,芜湖考虑采用单轨制式车辆。芜湖做这样选择主要是考虑了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单轨制式运量介于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满足芜湖市线网预测客流要求;二是高架比例大,造价相对地铁、轻轨较低;三是单轨制式半径小,能较好地适应道路和地势条件,拆迁量小;四是结构构造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空间体形小,占地面积较少,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小;五是单轨采用胶轮系统,噪音及振动较小,环境影响也小。
芜湖的思路显现出江南人的务实和精打细算。
网络化、一体化
合肥的市民即将迎来城市轨道交通时代:轨道交通1号线将于明年年底试运行,2号线将在2017年6月试运行。此后,合肥将每年力争开工建设一条线,投入运行一条线,快步全面进入轨道交通时代。然而,呈现在合肥市民面前的,不仅仅是城轨。
为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大容量优势,吸引潜在的客流,合肥轨道交通在近期建设线路上,同步开展了沿线土地利用调整规划和与地面交通的一体化衔接规划。届时,能够完全实现与地面交通系统的无缝换乘,并与周边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
合肥的轨道交通车站均与对外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合肥高铁站有1、4、5号线经过;合肥火车站有1、3号线经过……并在车站附近设置P+R停车场,方便居民。优化以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的地面公交、行人、自行车、出租车衔接换乘规划。同时,以TOD模式引导城市发展及土地开发,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
合肥轨道交通将在每条线之间设置联络线,对车辆、车辆基地、主变电所等一系列资源进行线网共享设置。在车辆选型、土建工程及设备选型安装上充分考虑网络化、一体化,尽量采用统一制式的设备,这样能资源共享,一体化管理。例如车辆均采用6辆编组B型车,车辆及维修就能实现高度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