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勇闯创新路 培育新动能

21.12.2017  08:37

  今年以来,安徽省积极践行发展新理念,扎实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全省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活力增强、趋势向好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能。本栏目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五大发展进行时·回眸这一年》,今天播出第一篇,“勇闯创新路培育新动能”。

  这里是中国科大先研院智能光照实验基地,这里最核心的技术就在这些分光板上,在这些板上都贴有一层光谱分离薄膜,阳光照在上面,只能透过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红光和蓝光,其余90%的光能则聚焦反射到上面的光伏发电板上,这能让每单位面积光伏板的发电量提升五倍左右。

  这套智能光照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光伏发电与农业兼顾发展的瓶颈问题,取得这一突破的是具有“长江学者”头衔的刘文博士,2013年,作为高层人次人才,刘文和他的团队被引进到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微电子与光电子产业共性技术平台,重点攻克现代光学干涉的精准剥离技术。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取得了8项发明专利,并且还获得了被誉为科技界的“奥斯卡”的美国研发100创新大奖等多个国际创新发明奖项。

  中科大先研院微电子与光电子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主任刘文: “这个平台,对我们项目是有很大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可以赶上国际先进的水平。”

  目前,包括刘文博士这一项目在内,依托中国科大的技术研发优势,仅今年以来,中科大先研院就新增了30家孵化企业,累计孵化企业数达到了209家,并带动3.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开发,实现了240多项创新产品。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林表示: “我们始终秉承以建设产业共性基础开发平台为核心,着力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和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建立技术转化中心来培育一些有战术引导性的项目。”

  今年以来,安徽在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过程中,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战略性创新平台的作用,强化源头创新,最大努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潜力。先后创造了“人造小太阳”持续101.2秒放电、“墨子号”卫星提前完成了量子纠缠分发等三大科学实验任务、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悟空”卫星核心探测器研制与分析等多项世界纪录和突破。在量子信息、超导技术、核聚变及生命健康等领域,安徽已代表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

  丹麦中丹科教中心主任侯姆·尼尔森表示: “安徽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地方,并且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下好创新“先手棋”,安徽在积极挖掘自身创新潜力的同时,还注重以政策牵引为突破口,加速推动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创新成果来安徽转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变被动为主动,除了合肥、芜湖、蚌埠外,创新创业热潮正在全省形成遍地开花之势,加速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均衡发展步伐。在科教资源相对欠缺的宣城市,仅近三年在人才团队招引方面就已累计投入了3.42亿元,成功吸引了境内外39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这些团队所带来的几乎全部属于填补当地乃至安徽省及行业空白的项目。

  宣城市科技局副局长何苗介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作为我们宣城来说如何来实践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大投入地来吸引创新团队,来弥补我们宣城在科技资源或者是人才资源匮乏的缺项。”

  创新发展要落地,关键在于建立支撑体系。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创新驱动发展要打造‘主基地’”。目前安徽正在打造的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已经成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主阵地和主抓手。并且在“三重一创”建设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安徽在智能语音、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势如破竹,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今年前10个月,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8%,同比加快了5.8个百分点。

  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王战表示: “安徽的科技实力非常之强,这就为安徽经济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创新驱动打下一个基础,安徽已经奠定了一个很厚实的产业基础。”

  伴随着发展新动能的不断涌现,今年1-11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9.6%;累计增加值(不含服务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4%,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为39.9%。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1.4%。

  芬兰国家科技创新局中国区负责人爱东·马斯提莰尼米表示: “安徽有非常好的科技创新背景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除了创新发展迅速外在经济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