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制造业如何走出新路子
02.03.2016 11:38
本文来源: 安徽经济新闻网
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用新理念新思维培育新动能,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 2月25日至28日,由安徽省委组织部、省经信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专题培训班”在六安举行。来自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知名高校和咨询机构的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共聚一堂,详细解读《中国制造2025》,用一场“思想盛宴”,为各地、各有关部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打造制造业强省献计献策。
“经济转型重点、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2015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17.1亿元,接近万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60%左右,制造业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提出,我省必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突破一批重点产业和领域,努力实现安徽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三重任务”,走出一条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大国兴衰。发展制造业,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历次技术革命在制造业的普及,引发工业革命,带来制造方式变革,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动力,进而影响大国或地区博弈格局。“服务业是毛,实体经济是皮。经济转型,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就是为新常态下制造业找出新路子。 ” “安徽篇”提出,进一步强化对我省产业升级的整体谋划,积极培育发展具有高成长性、代表未来产业方向、需重点突破的高端制造业领域,加快改造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 “用数一数二数三的标准选择重点发展领域,以取得创新能力的突破为主要目标,不必追求地区产业链的完整。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建议,安徽及各市在选择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时,应突出本地区优势,尽量选择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前三位的产业、或子领域、或重大产品给予支持,避免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确定的重点领域,不必盲目追求产能的扩张,要将提高创新能力、转变创新模式放在首要位置。利用和发挥自身最擅长的,做好产品开发、营销和服务,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不必去扩大已经产能过剩的加工制造环节。 “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制造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伟大征程。 ‘安徽篇’确立了重点发展的12个高端制造领域+5个优势传统产业。要牢固树立制造强省、强市的理念,用新理念、新思维培育新动能,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 “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主动迎接质量时代” 《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提出,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省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瞄准国际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质量是中国制造的基础,必须把提高质量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的症结所在。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统筹推进“四基”发展,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工业发展对‘四基’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升级。‘四基’发展必须深挖产业发展的要求,及时融入新技术的元素。 ”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世界市场的最有效武器,品牌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奚立峰认为,“德国制造”的成功,首先要得益于德国严格、健全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这给予我们有益启示。“正如国家所明确的,中国经济要再创奇迹、再创辉煌,就必须着力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主动迎接‘质量时代’。 ”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创新的先导共性技术。 ”李北光说,产品设备创新,使产品设备向“数控一代”乃至“智能一代”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生产技术创新,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制造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产业模式创新,将大大促进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延伸发展基本产品的服务价值,深刻地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互联网++’不仅是新基础设施,更是新的生产要素” 当前,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渗透,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制造模式逐渐普及,定制化、柔性化、专业化、个性化生产方式广泛兴起,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加速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跨越发展打开了“机会窗口”。 “弄清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者关系,是理解当前IT技术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华为企业中国区总工程师胡善勇认为,互联网+“妈妈”和云计算“爸爸”的结合,产生了大数据“孩子”,三者是“三口之家”。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而作为互联网+使能技术的云计算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有效支持,同时也正在颠覆ICT(信息、通信和技术)产业。云计算是大数据的计算平台。互联网+是参与经济,“互联网++”是主体将价值创造的一切过程信息化管理、互联网+化交互参与、大数据化发现创新价值。 “今天的互联网+,就是昨天的蒸汽机和水电煤。我们只有充分理解互联网+是这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才能真正领悟‘互联网++’的内涵和要义。”硅谷创客资本创始人赵胜说,工业大数据具有多大价值?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称之为“1%的威力”。不要小瞧这1%,航空公司如果节约1%的燃料,未来15年就能创造300亿美元的效益;电力行业节约1%的燃料,就会产生660亿美元的收益等。 “未来的制造业最需要的不是石油,而是大数据。 ” “‘互联网++’不仅是新基础设施,更是新的生产要素。”牛弩韬说,“互联网++”正引发制造业深刻变革,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和个性化定制相统一转变,由以生产者为中心、经营商品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由分工向分布、共享转变。 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很多人尚未完全明白,全球脑、超级生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已经汹涌而来。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科技的迭代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赵胜说,“17年前,马云看到了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图景,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如今,产业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来临,谁将成为下一个马云,成为下一个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 责编:宣海燕本文来源: 安徽经济新闻网
02.03.2016 11:38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