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引资新模式 拓展发展新空间
据安徽商报消息3月26日,安徽合肥巢湖之畔,199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费里德·穆拉德博士现身,为自己的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落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的穆拉德诺奖工作站,也是安徽省内首个诺奖得主的工作站。引进境外高水平的项目、更请进高层次人才,安徽在加速打造开放型经济中不断创新举措,引资引智,通过高端人才的引入带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开放的安徽正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省商务厅表示,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开放度将显著扩大,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向纵深拓展,高标准大通道、高水平大平台、高效率大通关基本实现,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将我省建成“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和长三角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引进来】
高端化、外向型产业落地
我省首个诺奖工作站的主人是穆拉德,其在1997年的发现促进了抗阳痿药物昔多芬的发明,且潜在找到了治疗心梗、脑中风等疾病的方法,推进心血管药物、关节药物、神经系统药物与癌症治疗药物等各类药物的研发。落户安徽,他表示将带动更多诺奖得主和生物医药界专家入驻,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生物医药研发与精准制药的水平。
放眼全省,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我省鼓励对外合作的重点领域;而招商引资的理念也从依靠资源和政策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需求和要素集聚。向产业链中高端环节转移、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位人才、带来一支团队、创立一家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如此模式和理念成为安徽对外开放、引资引智的新思路。
高质量、实力型外资青睐
就在穆拉德到来后的两天,投资额约2.5亿欧元的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三期扩建项目正式投产,作为世界领先的轮胎制造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在2011年投产,目前累计投资总额达到5.7亿欧元,并先后建立了研发测试中心、亚太地区首个培训中心;迄今仍是中国地区唯一生产基地,预计2019年的产能可提升到1400万条。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兼轮胎事业部总裁Nikolai Setzer更是直言:“合肥工厂的扩建,再次彰显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
类似马牌这样的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是我省新一轮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重点。截至2月底,共有74家境外世界500强公司在安徽累计设立了132家企业。与此同时,利用外资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据悉,马牌轮胎合肥工厂所有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吸引外资也将注重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走出去】
世界产品的安徽造
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不久后的汽车市场,还将出现“江淮大众”。 2016年12月28日,省发改委批复同意通过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合资生产纯电动车的项目;江淮大众计划在2018年推出首款纯电动乘用车,经济型纯电动乘用车也将是全新合作公司的主攻项目。
同样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另一家皖企海螺水泥,也将眼光投向全球。 2016年7月28日,在印尼南加里曼丹岛的海螺厂区,最后一台设备发电,中国水泥工业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水泥项目全部建成投运;仅在印尼,海螺就布局了7个项目。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海螺还将推进在东南亚、俄罗斯的生产项目。
区域经济的桥头堡
更具战略意义的布局是,我省还将创新境外投资合作模式,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引导企业抱团出海、集聚式走出去。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一条“贝拉走廊”就将一个设置在港口的“经济特区”与非洲南部内陆连接起来,这条公路由安徽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而被称为“经济特区”的莫桑比克贝拉经济贸易合作区正是皖企在非洲的桥头堡。
根据安徽省“十三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我省将重点推动奇瑞汽车巴西经济贸易合作区、省农垦集团津巴布韦经济贸易合作区、省外经建莫桑比克贝拉经济贸易合作区等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