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分级诊疗新秩序逐步构建 基层门急诊已增长近三成
分级诊疗新秩序逐步构建、输液率降至16.7%,抗生素二联使用率降至6.5%,激素使用率降至2.1%、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门急诊增长已达27%。近日,国家卫计委就“安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举行专题发布会。
输液率降至16.7% “三素一汤”现象改善
安徽成立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遴选100个病种,在所有县级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管理,将21种辅助用药不纳入表单。
2016年第一季度,75家县级医院临床路径病人占出院病人20.29%,药占比下降9.69%,出院患者人均辅助用药费用下降18.5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4.28%,医患纠纷明显减少。2016年在省内67家三级医院、227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管理。
2014年推出53种疾病不输液“负面清单”,医院门诊输液率明显下降,基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普通大输液金额占比持续下降,1-7月分别降为6.9%、1.6%。
2015年7月,推出15种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全省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从实施前的45.08%下降了0.46%。
全省分级诊疗新秩序逐步构建,输液率降至16.7%,抗生素二联使用率降至6.5%,激素使用率降至2.1%,“三素一汤”现象明显改善。
试点县农民 半年负担减轻2.36亿元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建立县域医共体,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实现县域分级诊疗,强化公共卫生与慢病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延缓重病发展。
“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阜南县人民医院乡镇分院门诊人次19851人,较同期增长28.44%。”阜阳市阜南县医院院长陈雷介绍,医共体的建立,病人得到了实惠,医生的技术以及收入都得到了提高。
据介绍,2015年以来,安徽共有两批40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覆盖人口2891.5万,占新农合覆盖人数的56.3%。今年上半年,试点县住院总费用减少6.38亿元,次均住院费用减少221元,新农合资金支出减少4.02亿元 ,农民个人负担减轻2.36亿元。首批15个试点县、第二批25个试点县县内住院病人同比提高了11.05%、12.13%;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同比增长了12.08%、4.83%。
前7月全省医疗机构 挂网采购平均降幅16%
为了最大限度地释放医改红利,我省以省级药品集中招标中标为安徽市场准入,省级招标中标价作为药品医保支付参考价;以药品带量采购为机构准入,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其中,1-7月,全省医疗机构按照挂网采购平均降幅16%测算,节约费用2.9亿元。
我省提出省级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的办法。省级招标中标价作为药品医保支付参考价,省属医院和16个市分别组成药品采购联合体,确定药品实际成交价格,签订规范购销合同。1-7月,全省医疗机构中标价与国家药品零售指导价相比,节约费用46.3亿元。带量采购又降15%左右,节约费用约18.6亿元。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和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1-7月,全省医疗机构按照挂网采购平均降幅16%测算,节约费用2.9亿元。15批次乙类大型设备降低采购成本30%以上。
陈旭 合肥 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