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改革走出实用实效之路
02.02.2016 12:25
本文来源: 公安厅
今年35岁的朱玉兰是安徽省当涂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的女民警。从2014年12月开始,她在做好车管工作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该县姑孰镇连千村的“村警”,每月至少有两天时间走村入户,为村民服务,做好安全防范。
在全省实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是安徽省公安厅从2014下半年推出的一项旨在加强农村治安管理的改革。
围绕群众期盼、着眼能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2014年以来,安徽公安机关结合省情、警情特点,把握“总基调”,立足“实战化”,鼓励“微创新”,公安改革走出实用实效之路。
把握“总基调” 步伐铿锵落子有力
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承东启西的发展大省……安徽公安如何在改革中进行顶层设计?
中央关于公安改革“1+3”意见方案下发后,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学军、省长李锦斌多次听取专题汇报、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对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公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11月9日,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7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实施意见》。以此为标志,安徽深化公安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改革按下了“快进键”。
“把握改革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引领、实战检验的导向,着眼法治建设大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做好公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安徽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明确了全省公安改革的总基调。
安徽省公安厅党委提出了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打造忠诚、为民、法治、创新、效能“五个公安”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逐一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立体化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既要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公安改革进入深入推进阶段,更需要有效的工作方法。在2015年10月24日召开的全省公安局处长座谈会上,李建中强调用“五六四”工作法推动公安改革:
在工作指导上,注意把握好“合、准、实、稳、好”五个字;在公安改革的实施推进上,做到“六个着力优化”,即着力优化公安工作运行、警力资源配置、民警教育训练、信息化与科技手段建设应用、执法权力运行、管理服务等机制;在工作推动上,做到积极主动、上下联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四动”。
立足“实战化” 突出实用注重实效
2015年6月10日上午,淮南市高皇镇发生一起2人被杀恶性案件。接警后,110指挥中心立即指令派出所、巡特警出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民警通过“警务通”向后方反馈现场情况;省、市公安机关迅速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市局、分局领导均在第一时间赶往案发现场,刑侦、物证、网安等警种合成作战,当日15时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安徽公安机关在深化改革中,坚持从实战出发,积极探索优化工作机制,以集约警力实行合成作战为重点,以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手段建设为保障,以磨砺精兵提升攻坚克难本领为前提,握指成拳、擦亮天眼、智勇出击,打防犯罪效能进一步提升。
——建立高效打击机制。针对严重暴力犯罪,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抢抓侦破“黄金期”,集中优势警力和资源,快侦快破,全省现发命案侦破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
——推行规模打击机制。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危害广的侵财犯罪,建立“情报引领、多规合一、专案经营、规模打击”机制,提高破小案、护民生能力。
——完善定点清剿机制。针对“黄赌毒”“黑拐枪”等区域性突出违法犯罪,建立“集约化用警、合成化作战、一体化运作、区域性清剿”机制,集群作战、定点清剿,在驻点打击QQ诈骗、临泉毒品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决策指挥与应急处置机制。在全省推动实现“情报指挥一体化”工作模式,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确保重点部位执勤力量1分钟、中心城区3分钟、其他城区5分钟到达现场,及时有效处置警情;建立重大警情紧急布控勤务机制和全省特警跨区域调动集结机制,确保统一指挥、合成作战,有效应对紧急事态。
——实施新型农村警务机制“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经过一年时间的强力推进,目前,全省1.5万余个行政村基本达到有一名驻村民警或包村联系民警定期进村,实现“村村有警”全覆盖,农村治安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治安、刑事案件大幅下降。
——落实社会面整体防控机制。密织由4.9万个联网视频探头组成的“天网”,组织起12万余人的治安辅助力量,构建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社会化治安防控体系……截至2015年10月底,直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200余起,全省“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6.6%。
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
2015年以来,安徽公安机关从户籍制度、“车驾管”制度、出入境管理、窗口服务等老百姓期盼的领域入手,积极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等改革举措。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16个省辖市全部实施居住证制度,制发居住证57万余张;从9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实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办理工作;推出驾考改革8项措施;在窗口服务单位试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和预约工作制;安徽公安网省级“一站式”行政审批项目达41项……
鼓励“微创新” 次第花开亮点纷呈
安徽省公安厅在顶层设计完成后,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鼓励“微创新”;各地公安机关主动作为、迅速投入,协同各方共同发力出招,多个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呈现出次第花开、亮点纷呈的局面。
2014年10月以来,合肥市公安局结合涉案财物管理系统,细化完善涉案财物从“入口”到“出口”一整套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规范。目前,已建立13个涉案财物保管中心,建立了两级保管模式,并利用拍卖、变卖等手段,积极探索涉案财物管理新模式。
2014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推行警务创新“试验田”项目,开展“微改革”“微创新”,从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到完善合成作战机制,从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到推进警务保障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细划出39块“试验田”,通过“包产到户”“深耕细作”,解决制约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之一。淮南市公安局对此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2014年10月以来,淮南市公安局制定了《淮南市公安局辅警管理暂行办法》,对警务辅助人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待遇保障、教育培训、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规范,同时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聘,目前警务辅助人员总人数达1500名。实行4个月后,警务辅助人员参加巡逻防范1.1万余人次,协助破刑事案件378起,查处治安案件1744起。
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安?2014年以来,马鞍山市公安局创新社会治安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派出所“警民联调”工作机制,积极构建“综治牵头、公安主抓、司法指导、多元参与、财政保障”的警民联调新格局,有效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推进了基层矛盾化解。
安徽省公安厅还大力加强对执法权力运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督,制定出台了《安徽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关于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相关工作规定》,及时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共主动追究216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人数已接近2014年追究人数的2倍。(本报记者关清通讯员王陵生童静)
本文来源: 公安厅
02.02.2016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