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均期望寿命预计达76岁

22.01.2016  17:53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规划实施在即,未来5年我省卫生计生方面将有哪些动作?省政府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表示,“全面两孩”时代来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产科、儿科建设。

回眸“十二五”人均期望寿命预计达76岁

“十二五”期间,我省卫生服务能力上升较快。2014年,全省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较2010年上升了三成以上;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上升五成以上;全省人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76岁,比“十一五”末延长了1岁多;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和“十一五”末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据于德志介绍,2015年,我省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省100所城市公立医院纳入改革范围,通过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开展药品带量采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门诊限号限时等措施,大医院服务量有所回落,收入结构有所优化,患者就医费用有所下降,初步实现了改革目标。

2015年上半年,全省实际参合人数为5190.8万人,实现了农民群众的“应保尽保”。2015年筹资标准每人每年达480元,比2010年增长2.2倍,报销比例显著提高。2015年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元;67组重大疾病(含164个单病种)列入重大疾病,提高报销比例并实施按病种付费,目前已实现大病保险全省覆盖,患者家庭负担明显减轻。2015年上半年,参合农民的实际住院报销比为58.01%,普通门诊净报销比达42.11%。

展望“十三五”加强医院产科、儿科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健康安徽为目标,以推进综合医改试点为动力,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区域协调、运转有效、分工合作的新型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主要卫生资源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改善,医疗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于德志表示,“全面两孩”时代来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产科、儿科建设,努力让符合规定、有生育意愿的育龄妇女怀得上、生得出、生得好。

实施“卫生服务资源布局框架328工程”,即以合肥市为中心,芜湖市、蚌埠市为分中心打造代表国家先进水平的国家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综合性医疗中心;以阜阳、安庆为次中心打造代表本省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中心;以亳州、淮北、黄山、宿松、广德、金寨、泗县、天长为节点,打造优质医疗服务圈,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问题。

与此同时,我省还将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三个1工程”,即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每个居民拥有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本报记者 付艳)

原标题:安徽人均期望寿命预计达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