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产业支撑,推进“人的城镇化”
农业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在合肥石台路修车的韩师傅,来自六安农村,漂在合肥十多年了,去年他和妻子办成两件大事:在肥买房、孩子上学。“房子是二手房,毕竟咱有了窝儿,孩子也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就近方便,挺好。 ”
“人的城镇化”,农村人口不仅要进城,更要享受真正的市民化待遇。不仅仅是户籍的变化,还包括住房、交通、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据测算,仅基础设施跟进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府对新增城镇人口人均直接投入就在10万元左右。城镇化,正催生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围绕农民工市民化,改革不断推进,逐步打破身份界限、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子女教育、住房公积金政策等方面正获得多点突破。
一个多月前,我省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明确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在城镇稳定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实行灵活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达到一定时限的,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点解决城镇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人口的落户问题。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省正围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缩小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目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复制推广。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通过制定差异化的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等举措,引导更多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以公办学校为主,消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障碍,解决学有所教问题。实行“三医”联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病有所医问题。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等。
产城一体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省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道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城镇集聚产业、吸纳人口的承载能力。
“以前说自己是宗洼村的,人家没听说过。现在不一样了,其他地方都羡慕我们。”迎着朝阳,小王走出家门,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不用出远门就能找到工作,村里的条件也比以前好了,房子和路都重新整修过。 ”
从2012年开始,蚌埠市大力推进小城镇及美好乡村建设,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带来基础面貌焕然一新,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蚌埠市先后引进浙江森禾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宗洼村附近建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园区占地2000亩,包括花卉科技产业示范区、花卉展示园和生态酒店及旅游配套商业设施等。以前,宗洼村的百姓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种植,部分人外出务工。如今,大约80%的村民实现就近在企业就业或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无法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是富裕农民的过程,核心是农民安居乐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皖江示范区城市的城镇化率超过60%,而皖北宿州、阜阳、亳州等城镇化率仅为百分之三十几。专家认为,制约皖北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发展不足,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少,制约农民市民化进程,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在2015年至2017年,我省要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就业容量大的城市产业体系。以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为突破口,完善开发区城市功能。坚持先地下后地上、软件与硬件并重,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构建安全高效便利的市政公用设施网络体系,优化城镇生态环境等。
PPP模式方兴未艾,开发性金融挑重担,多元化市场融资体制形成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 ”近年来,每到雨季,有关城市内涝的微信经常刷爆朋友圈。今年,降雨量比往年多出七成的池州,却没有发生城市内涝。“这与近两年池州重视地下水道的改造有关,尤其是我们引进深圳水务集团合作实施污水厂网打包项目后,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市地下水管网建设大为改观。 ”池州市建委副主任余祖平介绍,去年底池州市政府与深圳水务签订合作协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及排水管理,成为全国首个正式签约实施的PPP示范项目。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经济新常态下正被赋予更为深刻的使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侯淅珉表示,推进PPP可以为城镇化提供稳定资金保障,有效减轻政府债务负担。
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的城镇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儿来?靠政府举债和“土地财政”的老路子走不通,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是当务之急。据了解,作为全国推广运用PPP模式的试点省份,我省去年下半年向社会发布首批42个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PPP项目,总投资达710亿元,涉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镇供水设施等方面。
除了PPP模式,另一城镇化融资主力军是政策性金融信贷。 “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商业效益差、资金回收期长,需要类似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成本低、期限长的融资服务。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5月末,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在安徽省的新型城镇化贷款余额1673亿元,占该行在安徽省全部人民币贷款份额的87%以上,有力缓解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的资金瓶颈问题。根据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安徽9市加23县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在2020年前持续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 来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