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为贫困群众构筑法治“守护墙”

07.03.2018  15:12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在哪里?我省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受访嘉宾:省委政法委法治建设指导处处长聂冬

  省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尹军

  记者: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在什么地方?

  聂冬: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获得感。这些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遵循法治原则,发挥法治的引领、保障作用。从事扶贫工作的部门及有关方面要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保证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挑战不退缩,正视问题、依法解决矛盾,更好地促进脱贫攻坚各项举措的有效实施。

  记者:这项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尹军: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六个精准”,把各项扶贫举措督促到位、落实到位。加强扶贫考核问责,强化驻村帮扶工作,跟踪督查扶贫帮扶效果。用法治理念重塑农村社会环境,加大扶贫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风气良好的乡村生活环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各级司法机关要坚持依法办案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对涉及扶贫开发和扶贫对象的案件,开辟“立审执”绿色通道,对扶贫对象采取减免诉讼费等措施,及时依法保护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从严惩处涉贫职务犯罪,开展扶贫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常态化警示教育,增强各级干部底线思维。

  记者:关于法治扶贫,我省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成效怎么样?

  尹军:我省加强精准扶贫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按照条件最优、质量最高、运转最好的标准,建设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重点的农村法律服务中心;率先将法律援助覆盖低收入群体,完成所有贫困村“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村服务1天以上,对此实行严格考核,保准法律服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我省注重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七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重点加强基层政权法律法规、扶贫政策等法律法规宣讲,提高村“两委”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和防范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

  聂冬: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委法治办和省扶贫办、省司法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护航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部署开展法治扶贫工作。我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障扶贫目标顺利实现。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特别是农村涉黑涉恶问题危害极大,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我省既立足当前解决涉黑涉恶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取得积极战果。截至目前,我省共破获涉黑涉恶类案件397起,打掉涉恶团伙15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95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231.1万元。

  记者: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体系?

          聂冬:加强脱贫攻坚立法,重大扶贫政策出台要于法有据,完善依法决策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等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设的土壤和基础。有的贫困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复杂,矛盾纠纷多,因违法犯罪致贫、返贫现象屡见不鲜;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基础薄弱,贫困人员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信“访”不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建议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出台具体实施办法,采取切实举措,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构建乡村治理法治体系。

原标题:为贫困群众构筑法治“守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