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为绿色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为了破解乡镇区域生态环境考核的难题,安徽省气象局以滁州市来安县为试点,建设县域环境气象监测网,建立多要素的县域环境气象政府考核指标,并推进环 境气象纳入政府考核——
“从气象的角度对来安县乡镇区域内 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不仅可以动态、客观、公正地评价来安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也为乡镇干部任职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GDP考核提 供重要依据。”近日,来安县副县长余爱军和记者谈到环境气象考核时,认为这是一项有利于地方持续发展的工作。
近年来,安徽省气象局以来安县为试点,重点从气象角度对乡镇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评估,建立气象生态考核指标,并完成乡镇生态环境气象工作试用考核。这一系列工作有助于当 地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面向需求 构建县域环境气象监测网
受到生态环境监测仪器价格、维护成本较高的限制,乡镇区域生态环境考核的监测基础一直较为薄弱。
2014年初,安徽省气象局在来安县布设环境气象观测站,在12 个乡镇陆续完成了10个观测站的站址规划、设备招标、仪器安装与调试等相关工作。2015年3月,10个站点数据开始试验采集与传输, 形成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能见度、负氧离子等多要素采集和实时视频传输的环境气象监测网。目前,各站点的分钟级数据全部传输到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站点数据被纳入省气象信息共享平 台,工作人员可通过该平台随时检索调取数据内容。
在摸索站点选址的过程中,省气象局形成了乡镇生态环境气象站点的选址技术规范。“面向环境气象政府考核需求的站点要素配置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相较于昂贵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仪器,环境气象监测网既能结合环保部门数据较好地反映县域内生态与环境状况,同时易于维护和普及推广。”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副处长蔡辉说。
凝练指标 为有效考核摸清路子
“环境气象考核指标的制定必须客观、公正,既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也要得到地方政府领导的认同。”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环 境气象监测室副研究员杨元建说。
面对县一级政府对生态环境考核的空白,气象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构建县域环境气象政府考核指标上。环境气象监测室研究人员通过对海量小时级和分钟级数据进行处理,加上实地调研、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做了大量指标设计工作。
2015年8月,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初步建立了考核体系。基于来安县建立的区域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网的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专家给出了能见度、霾频率、温湿 适宜频率和植被覆盖度等4个考核因子, 并形成了考核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体系和考核指标计算流程,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多要素县域环境气象政府考核指标。
经过一年的考核试用及指标适用性的评价工作,环境气象评价指标实现了对霾、植被生态环境的客观评价,受到认可。
“环境气象考核指标体系试点项目使各部门加深了对气象在生 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各部门也对生态环境状况与能见度、负氧离子、植被分布等方面的关系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来安县科学技术局局长张波说。
开展考评 让发展与环保有机结合
2016年12月,来安县政府发布生态环境气象工作考核结果,首次依据环境气象考核指标对全县各乡镇生态环境气象工作进行考评。
“环境气象工作考核十分必要,我们既要发展,也要考虑环保,不能等到污染了再来治理。”来安县独山乡党委书记杨新成介绍,独山乡依托环境气象监测网,认真研究环境气象指标,不断加强空气质 量污染整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因此独山乡也在 2016年度生态环境气象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6年10月,来安县委、县政府印发生态环境气象考核办法,从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空气质量污染整治、生态气象监测站运行保障、生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注重宣传引导、生态环境气象指标得分等六个方面给出工作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在环境气象监测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环保与气象部门业务得到了有机结合,为环境保护工作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大大促进了来安县环境保护工作。”来安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传友说。(转自《中国气象报》4月26日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