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两会热点关注:产业扶贫 授人以渔
特色“种养加” 助百万人脱贫
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我省正在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要先深入调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找准突破口。 ”省政协委员陶仪升建议,要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不可盲目开发,产业要惠及面广,贫困人口参与度高,提高增收的效果。
当前,随着农业生产与国际日益接轨,单兵作战的传统农业生产很难脱贫。我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地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要以农村电子商务为抓手,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各家电商企积极布局农村市场的契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势利导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绿色低碳循环模式畜牧业等。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建议,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链接,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按照脱贫攻坚部署,到2018年,我省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使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贫困县建成特色支柱产业体系,通过“种养加”产业解决近100万人脱贫。对此,省人大代表刘子良建议,政府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贫困户增收。做好市场对接,解决好特色种养业的销路问题。
光伏扶贫 让贫困户“无本”增收
光伏扶贫被贫困户亲切地称为“阳光收入”。 2015年我省在金寨、岳西、利辛、阜南、泗县5个县试点光伏扶贫,当年建成户用光伏电站2.8万户,建成村级光伏电站307个;贫困户年增收近3000元,贫困村年增收近7万元。省人大代表储理政认为,光伏扶贫让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变为贫困户、贫困村的资产,其稳定性、持续性、长期性得到了脱贫实践的检验,期待能在更多的地方推广使用,助力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
今年,我省继续在31个重点县选择5万个贫困户建设户用光伏电站,选择862个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金寨、阜南、利辛、萧县、泗县、岳西6个县成为光伏扶贫重点支持县。 “光伏扶贫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大,全靠县级财政无法承担得起。 ”省人大代表刘广友关注光伏扶贫的落地,他建议进一步减免县级配套资金,让贫困县轻装上阵,尽快脱贫。
发源于我省的光伏扶贫已在全国推广,其脱贫效果可见一斑。按照脱贫攻坚部署,实施光伏扶贫解决省内80万人脱贫。省人大代表刘树生认为,各地要摸准贫困户真实情况,落实帮扶责任,创新光伏扶贫模式,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乡村 旅游 变青山为“金山”
当前,我省贫困地区依托自然资源,着力开发原生态体验、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些地方赚得盆满钵满。
“乡村旅游就地取材,让贫困户不出远门就能增收脱贫。 ”省人大代表马大忠说,多数有资源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路、电、水、网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壮大,拖累了贫困户依靠乡村旅游脱贫的步伐。他建议,各级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时,一定要夯实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是一副神奇的“催化剂”,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按照脱贫攻坚部署,我省拟通过乡村旅游解决40万人脱贫。省政协委员郑永飞建议,要将生态环境和红色历史相融合,打造新型综合旅游线路,整体开发鄂豫皖大别山的旅游资源;要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打造健康生态养老产业,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乡村旅游扶贫缺乏扶贫资金的支持。 ”省人大代表吕存鑫表示,目前各地的乡村旅游多数是致富带头人自发建设的,贫困户、贫困村本身因为缺少资金,独自发展旅游项目几乎不可能。他建议,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各地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夏海军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