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爱好者相聚安庆考察 沿江追寻“长江女神”白鳍豚
有“长江女神”美誉的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2007年,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时常有人称在江上看到“女神”的身影。如今长江中是否还有白鳍豚个体生存?如果有,如何延续这一古老物种的生存希望?为探究这一系列问题,国庆假期,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白鳍豚爱好者相聚安庆,怀着拯救白鳍豚的美好愿望,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寻找白鳍豚的考察活动。
目击报告催生考察设想
白鳍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独有的古老物种,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数量锐减,到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2006年12月,40多位中外科学家在长江进行了40多天的大规模搜寻后,未发现一头白鳍豚。据此,2007年8月8日,英国《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此后,“白鳍豚已经灭绝”的说法经常见诸于媒体。
与此同时,一些目击白鳍豚的报告时常出现。2007年8月19日,我省铜陵市民曾玉江在铜陵胥家坝江段偶然拍摄到一头疑似白鳍豚的动物,后经中科院水生所专家鉴定,基本判定就是白鳍豚。2011年8月21日下午4点多,原洪湖螺山港的渡船驾驶员曾令明在洪湖江段螺山港垂钓时,近距离看到一头疑似白鳍豚的动物出水两次。
据本次民间考察的发起人宋奇介绍,其中60多岁的老渔民张春才的目击报告尤其引人关注。
张春才曾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参加过科研单位组织的白鳍豚考察行动,因此对白鳍豚特别关注。据张春才记录,从2008年到2014年,他和家人在长江上捕鱼时,每年都在铜陵的江面上看到白鳍豚的身影,有时一次看到两到三头,时间则集中在每年的3月到5月份。
一些白鳍豚爱好者与张春才取得了联系,于今年3月20日分乘两艘渔船进行寻找。在铜陵沙洲乡附近拍摄江豚时,有三人忽然听到像哨音的声音,大家发现这个声音与中科院水生所提供的白鳍豚叫声非常相似。接着,大家又发现水面有灰白色物体掀起一阵水花,由于特征不是很明显,也不能断定是否为白鳍豚。
也正因为前期的考察中有人听到疑似白鳍豚的叫声,白鳍豚爱好者们坚信,“长江女神”并未灭绝,正在等着人们去关注和保护,所以本次考察,白鳍豚爱好者们增加了专业声呐设备、行车记录仪、相机以及摄像机,想沿江寻找“长江女神”白鳍豚的踪迹。
相聚安庆沿江分头寻找
本次民间考察为期七天,10月1日上午从安庆凤凰渔港码头出发,乘坐4艘船只,兵分两路,一路向上游逆流而上前往江西九江湖口县的八里江,另一路顺流而下向安徽芜湖黑沙洲乡进发,沿途寻找白鳍豚的踪迹,考察路线总行程达八百多公里。宋奇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从安庆出发,主要是因为安庆处在上下游的中间,考察队员分头搜寻比较方便。除此之外,安庆的专家和爱好者对此十分支持,于道平就是其中一员。
于道平是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生态所教授、农业部安庆西江长江江豚救护中心技术负责人,同时也是国际动物学会会员、农业部濒危鲸类专家组成员、环保部评估中心水生动物评审专家,致力于江豚保护已达30余年。
“安庆至少近10年都没有过关于白鳍豚的报道,所以他们这次考察我也很关注。”于道平教授说,“过去我们安庆也有白鳍豚,上个世纪末在宿松江段最后一次发现白鳍豚的身影,现在基本上看到的都是江豚,如果要有,只能是在安徽江段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于道平介绍,白鳍豚与江豚的区别很大,二者的活动水文条件是不同的,白鳍豚一般要在10~15米的深水区活动,而江豚则在3~9米深的水中活动;二者对食物的选择也有差异,白鳍豚主要是吃江水中下层的鱼,因为它有一个长长的喙,所吃的鱼个头也比较大,而江豚主要是吃浅层近岸的鱼,这些鱼体型比较小,因此它的喙也比较短。此外,白鳍豚和江豚的出水姿势也不同。
“一般人很难准确判断看到的到底是江豚还是白鳍豚。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区分方法。”于道平告诉记者,在野外,如果看到背上有白色的背鳍、喙比较长的,那极有可能就是白鳍豚了,这两个特征很明显。
不过,要想考察成功,还得依靠科学的考察方式和精确的影像资料作为证据。因此,此次考察主要是以轮岗目测为主,每条船三个方向都有观察员,半小时一轮换,同时重点区域定点观察,用水下声纳记录,如果发现可疑物体出水,迅速放飞航拍器,争取最大程度记录可能出现的白鳍豚。
发现疑似白鳍豚的踪迹
就在考察如期进行中,10月4日,考察队员传来好消息,他们在安徽芜湖江段黑沙洲附近的水域看到了疑似白鳍豚。据目击者叶雷凯描述,“4日上午9时20分,一位考察队员看到一个白色物体出水,马上惊叫起来。第一次出水,我看到一个白点,以为是条白鲢,没在意。第二次出水,一个弧形出水,我们都看到了,吓了一大跳,瞬间愣住,旁边队员提醒我赶紧放声学仪器,我放完仪器回来继续盯着江面。第三次出水,我和另一名考察队员思阳看到喙出来了。”
目击者宋奇说,“通过对讲机,我们知道了那个疑似白鳍豚向他们这艘船过来了,于是紧盯着江面,随后就看到了白鳍豚的喙,船上的考察队员都惊呼起来。然后大家放下声呐监测,之后在沙洲方向又看到一次,距离可能有350多米。”
宋奇告诉记者,截至发稿时,民间考察团队将所有数据资料都转交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希望考察队员们的努力能帮助保护“长江女神”白鳍豚。“不论结果如何,我们保护白鳍豚的美好愿望不会变,同时希望以我们的行动唤起公众对长江大保护的关注。”
●延伸阅读
白鳍豚简介
也称作白鱀豚、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原标题:民间爱好者相聚安庆 沿江追寻“长江女神”白鳍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