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三项举措切实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安庆市围绕融入并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切实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推动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栽树筑巢”聚人才。深入挖掘安庆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项目、搭建平台、完善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旅游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以干事创业吸引人、留住人。 一是抓政策落实。 结合安庆实际,认真落实安徽省“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等相关政策规定,已选派38名优秀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文化辅导,并为“三区”培养4名急需紧缺专业的文化工作者。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优秀人才激励奖励项目,现有享受国务院津贴、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双百人才等拔尖文化英才25人,激发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荣誉感,给文化旅游人才以应有的地位和待遇,给他们留足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二是抓环境营造。 深入调研摸底本地黄梅戏、群文、文博等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分析和登记造册,建立了详实的文化人才信息数据库。出台实施了《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安庆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措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的“三最”城市,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三是抓平台搭建。 大力扶持发展黄梅戏会馆、五千年文博园、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在安庆智慧产业园专门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加强黄梅戏、文化创意等文化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吸引大量文化旅游人才集聚安庆、留在安庆。
二、“培土施肥”育人才。坚持以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为目标,制定实施培训规划,着力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文化旅游人才能力培训和素质培养,实现了文化旅游人才总量稳定增长、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政治”“业务”两过硬。 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在线学习、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文物普查保护、文化市场监管、行政审批执法等教育培训活动,通过讲党课、写心得、谈体会等方式,督促引导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是“送出”“请进”相结合。 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选派300余名优秀文化人才参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题研讨调研、会议培训、观摩考察、调学调训等各级各类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等各类培训45期,培训人员近3000人次,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是“名师”“高徒”传帮带。 采取“师带徒”等方式,聘请黄新德、韩再芬等黄梅戏表演艺术名家收徒授艺,对青年黄梅戏才俊实施“传、帮、带”,促进黄梅戏艺术人才梯次接续、薪火相传。推行院团、院校互联共建,专业艺术工作者可受聘参加安师院、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教育教学,学生可跟团实训。组织优秀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进行辅导培训,培养城乡基层文艺骨干5000余人次。
三、“顶梁立柱”用人才。积极探索整合文化旅游相关资源,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凝聚社会文化合力,做到人尽其才,不断优化文化旅游服务。 一是提升阵地服务。 充分发挥近4000名文广新机构从业人员作用,深化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强化文化市场综合管理,提升文化旅游整体形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博单位讲解员,组织开展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提升讲解员队伍素质,树立文化旅游单位良好形象。聘请特教学校手语老师担任文博单位手语讲解员,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手语讲解服务。 二是延伸志愿服务。 制定实施《安庆市文化志愿者服务方案》,广泛招募,规范管理,着力加强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黄梅戏戏迷票友、文化市场监督员等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已有文化志愿者3000多人。结合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映山红文化旅游月等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安排文化志愿者进入文化旅游单位、景区等场所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三是拓展能人服务。 建立完善黄梅戏、望江挑花、桑皮纸、痘姆古陶、胡玉美蚕豆辣酱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鼓励支持112名非遗传承人举办非遗传习展演展示展览等文化旅游活动,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鼓励引导200多个民营剧团班社、近万名民间文化能人进入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巨石山、农民文化乐园等文化旅游场所开展黄梅戏演出、舞龙灯等文化展演和民俗表演,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安庆文化印象。